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美术教育 > 招生简章 > 东北电力学大学2008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东北电力学大学2008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1-02

东北电力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著名旅游城市--吉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突出“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电力工业特别是东北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电力大学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5年,学校由长春迁至吉林市。

1958年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学校原隶属于电力工业部,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5年12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学校拥有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得在职人员以研究生 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获得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有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从1992年开始,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学科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42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127人,本、专科生13286人;另有函授学生8050人,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552人。

学校现有18个院系,8个研究所。有34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

学校有教职工1450人,其中教师755人。有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12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321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批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3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8人;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主讲教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有博士生导师18人。

学校占地面积8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现有34个与学科专业配套的实验室,其中有省一级实验室4个,省“双基”(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有省级实验室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学基地1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基地1个,有11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23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图书馆面积1.3万平方米,藏书125.3万册,中外文期刊3382种。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络,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吉林市城市节点单位。学校固定资产7.7亿元。

艺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7人。学院设有环艺与装潢系、服装与表演系。配备有专业微机室、图文工作室、摄影室、造型室、立体裁剪室、服装工艺室、服装特种机房、形体训练室、舞蹈室、化妆室、排练厅(1000平方米)、展览厅(1000平方米)等实验实训场地。

学院现有在校生 996 人。本科专业设置有: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三个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两个方向)两个专业;学院 2005 年新增“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级时装设计、高级成衣设计与结构造型、服装动态展示)。

学院在教学上紧紧围绕学校突出“一实两创”,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2001 年获第三届中国服装设计师生作品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2 年获第四届中国服装设计师生作品大赛团体总分第三名;同年获得“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伯乐奖;多次在中国优秀时装院校专业年度排名进入前十名; 1999、2004、2005年,三次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学院“育人奖”、2005年入选中国模特行业十大TOP高等院校。2000 年至今艺术类在校生在国家、国际级专业赛事中,共获奖项90余项。其中,金奖10项,银奖及亚军8项,铜奖及季军5项,优秀奖30项,获“十佳模特”称号 11人。

艺术学院现已迁入新校区,全新的教学环境和设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全院师生正在为取得新成绩而不懈地努力工作。

关键字:东北电力学大学,08,招生简章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