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关于中国画学院这次大展,请您大概谈谈情况。
崔晓东:好多年没搞展览了,美术学院的老师本身都是画家,需要有个机会把大家都聚集到一起展示一下,听听各方面的意见。我们中国画学院也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展示一下中国画学院教师的整体面貌。学院的传统延续徐悲鸿老先生这一代,兼收并蓄的特点,每个老师个性很强,教师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不都是中央美院毕业的,这样能避免近亲繁殖,老师的风格多样对学生比较好,学生可以吸收不同的营养。所以这个展览能看到各种风格、面貌。
记者:那您介绍一下您的参展作品吧。
崔晓东:我过去也有很多作品,这个展览我想专门准备一张,从年初我就开始画了一些新的作品,推掉了一些事情,为这个展览做一些准备。想把这几年的一些想法,研究的一些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听听意见。
记者:这种全院的教师作品展览在过去举办过几届?
崔晓东:在我印象中,可能30年有过一两次,大概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过一次,90年代末有过一次,现在很多老师已经退休了,又增加了一些新鲜的力量,跟过去的展览会有很大不一样。
记者:请您给我们谈谈山水的传统性和当代性吧。
崔晓东:山水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画种,历史比较悠久,在中国古代创造了很多辉煌,造就了很多大师,留下了很多好作品。中国艺术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传统一直延续,像西方、古老的埃及等,以前的好多东西都没有了。中国一直延续到现在依然充满活力,从事的人很多,也有很多发展,所以山水画是一个很悠久,没有间断,一直延续下来的画种。到了新世纪,它更彰显了它在这个时代的作用,一个是中国人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观,现在大家对传统、对自然更加重视了,越现代化人越需要一些自然的滋养,希望能和自然亲近。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功能在郭熙的《林泉高致》里面提到,人们都喜欢自然,这是人的天性,但是有诸多原因没有办法去,怎么办呢?今得妙手,不下堂檐,坐穹泉鹤。意思是今天得到一幅山水画,坐在家里不离开房就看到这些泉鹤。我认为今天的山水依然存在这种功能,大家很喜欢看山,喜欢和山融合,让自己的心灵在大自然中得到休息、陶冶,有时候达不到,挂一张比较好的画看看也起到一部分作用。不是说越现代就不需要小桥流水人家。另一方面,中国画集中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自然观以及中国人的艺术观,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强大,任何强大的民族都会珍视、爱护、推崇自己的文化和艺术,历史上凡是引导世界潮流的大国,它的文化也在引导世界潮流。比如说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的艺术引领世界,二战之后,美国崛起了,美国艺术开始引导世界潮流,现在中国逐渐崛起,已然成为一个大国,中国不能什么都学人家的,自己有什么东西能站住的?我对传统的山水画非常有信心。
记者:能谈谈您近些年的艺术研究吗?
崔晓东:这些年我一直在几个方面努力,一个是传统,我觉得传统是中国画的根本,它必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没有这个就不会有很高的成就。一个是作为画家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另一点教学,教育的功能是传承文化,所以我在传统文化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生活中我也画了很多写生,可能这两三年是我主要关注的,希望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从大自然中得到更多的灵感,然后把传统和生活结合起来,这种融合有很大的难度,生活化的东西更多是感受,传统是陈式化的东西,我也在努力做好。
记者:最近有什么新作品吗?
崔晓东:最近画了一些前段写生中提炼的东西,比较大一点的画,张家界还有桂林,这些画还没有发表过,有些跟过去不一样的东西,昨天还在修改我的创作。我的学习方法跟上一代不太一样,我们的老师受李可染先生的影响是以写生为主,我呢是改革开放后学画,当时有一种逆反心态,一开始从古人的学习方法入手,头些年没有画写生,一直在临传统画。
记者:您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吗?
崔晓东:我给学生们经常讲,要争取时间,你们现在接受的是中国最好的中国画教育,出身都很高贵,但是你们不能辱没这种名声,要踏踏实实的学。
记者:外界有评论说美院不如某些学校好?您怎么看?
崔晓东:这个好不好不能靠听说,评价一个学校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好的老师,再一个就是你培养的学生怎么样。这是结果,当然还有教学过程、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吧。
记者:好的,谢谢您!期待您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