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哲人李翱久慕当时修行高远的药山禅师,亲自入山拜访禅师问道。药山禅师手往上一指,又往下一指说:“懂吗?”哲人疑惑不懂,禅师再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欣然顿悟。
高远的云与浅近的水,道存在于自然的一呼一吸中,并没有多少人能洞见修道见道的境界,恐怕也不能像艺术家关伟一样,把艺术当作修行。艺术的绚烂与修行的寂静,竟然在关伟这里达到了美妙的结合。
看关伟作品,组织和构思的品质会立刻使人着迷,尺幅巨大而又精心绘制、保留了壁画色彩的作品,流光溢彩,又生机盎然,顷刻间复苏了我们的想象力。
关伟是北京人,满清后裔,在澳洲生活了二十年,现在作为澳洲艺术家生活在北京和澳洲。除北京之外,遥远而平静的塔斯马尼亚岛恐怕是对关伟的艺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第二故乡。北京那特别质感的灰与澳洲海岛孤独的蓝以及生命之源的水,在关伟作品中不容置疑的反复出现。
有时候关伟更像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作家而不是艺术家。作为一个呈现作品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远远超越了作品;作为一个呈现生活的艺术家,关伟又保持了最大的警惕性,始终客观的游离于作品与生活之间。
经历过八十年代文化启蒙的洗礼,关伟像任何一个那个时代自觉信仰客观知识的人,从被命运卷入到时代的洪流那刻起,他与他那些同时代的人一样,思索个人与集体的命运,在读西方著作的热潮中认识世界并完成最初的启蒙教育。
关伟早期的作品中,看出是一种存在主义感受的表达,但也自始起他一直信任自己的感受。与其说关伟作品经历了中国阶段、中西结合、实验性和政治四个阶段,不如说他的艺术创作经历了语言本质主义和语言客体化两个大的阶段。
关伟是个坚定的怀疑主义者,他不断超越语言的专制,超越方法,法则,逻辑本身,超越环境。最终他将自己的写作变成了本体到无知体,再到不可知体。
历史、人文、文化迁徙、地缘、环境、政治以及人类命运,甚至巫术,在关伟这里充分聚焦,构成他特殊的私人语言,使我们相信,“支离破碎的写作是唯一真正的写作。”
关伟二十年的澳洲生活,西方的方法和中国的视觉形象始终是他的工具,他将自己修炼成了如同中国的古老禅师,面对人类生活中难以计数的难题,他用各种机智而幽默的简单故事,试图告诉我们其中的禅机。
艾略特说过,我们存在于荒原中。面对人类的荒原,面对人世荒诞不禁的生存背景,关伟像一个布道者耐心而又孜孜不倦地讲道。他知晓“思想,是一种方法”,于是像一个数学家那样,分析、演算、推导出一个一个荒诞不禁的逻辑,提醒我们,如果世界如此荒诞,我们还相信什么,个人还做能什么。然而,玩笑开过之后,他又带着老派的、深深的责任感,继续着“零零星星的社会工程”的改造。
关伟是一位未来型的艺术家,同时他也是一个行动者,带着从生命内部生长的力量,将个人写作和社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走入社会世界,从而走入政治。
关伟也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者,纵观他的艺术历程,他对命运采取的策略是平静的接受任何赋予,他的作品像是与社会达成一种协议,然后他带着慈悲之心,爱命运。
在文明的冰河时期,“组织和系统正在不断破坏着个人的生活世界”,关伟冷静的向我们说明,与其相信荒原的存在,不如相信命运,一种写作的命运,这正是我们通向个人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