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览文章 > 通衢之势(代序)
通衢之势(代序)
作者:沈伟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0-12-30

在中国的现当代美术史册中,湖北的美术是令人瞩目的一章,因为它富于历史性地印证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风云际会,而其中,中国画艺术一脉贯穿,以通衢之地的优势纵横吸纳,并通过自觉的建构而形成了新的面貌。

追溯其沉淀而论,缘由大略有四:

其一,民国时期的“大武汉”,因商埠的繁华而荟萃人文,近代革命传统与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为本地区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思想与内容上的活力。因此,在占据了地理、资讯优势的武汉地区(汉口、武昌),艺术文化新旧交替,画展频繁、交流众多,并先后涌现出了十多个不同形式的“书画社”、“书画会”、“艺术研究会”等美术社团,形成了社会性的风气。

其二,武昌艺专在二十年代的成立,使武汉地区的美术教育位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学科化的现代教育,改变了传统师徒相传的承袭模式,为现代形态的中国画创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来自于不同教育背景的中国画专业教授,也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艺术风格,并在武汉形成熔铸、汇合之势。而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在此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武汉地区的艺术院校几经改迁、合并,但也正因为如此,美术教育在波澜中壮大,武汉成为了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基地。

其三,新中国以来,湖北武汉的美术创作经各级美协的组织而全面地展开,在各个时期里,都在主旋律创作方面显示出了斐然的成就,并使湖北获得了“美术大省”的称号。而同时,楚文化的发掘与认知,作为本地区的地域性文明基因,深刻地融于新时代的主题和内容,成为众多艺术家自觉追求的文化意识和艺术精神,尤其在中国画的创作领域中,形成了迥异于其它地区的趣味性和形式感。

其四,思想的活跃,始终是湖北武汉的人文精神特质,而在艺术的领域中,尤其表现为对新文艺思潮的敏感和呼应,因此,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初,湖北中国画再一次居于整个中国画坛探索创新的风气之先。在这一阶段里,“求新”是一个共同的宗旨,不同组合的绘画群体成立,同时,重要的“新作展”、重要的研讨会、重要的美术刊物相继在武汉登场,不仅吸引了整个中国美术界的目光,更推进了“新潮美术”的自我完善。进而,新艺术洗礼之后的沉淀,作为新的艺术传统和精神资源,在青年一代的当代艺术中传承。

总之,就湖北的中国画艺术而言,“回顾与展望”,既是对于地域性文脉的梳理,也是对于未来趋势的探求与把握。然而,因数代艺术家的努力而成规模的湖北中国画,名家辈出、面貌多样,在二十世纪的纵横时空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印迹,正缘于此,当下的回顾与展望,强调的是地域美术研究的线索意识,并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本地所特有的三楚之风、通衢之势。

沈伟
2010年12月于湖北美术学院

关键字:沈伟,湖北,中国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