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览文章 > 艺术家能为生态环境做些什么
艺术家能为生态环境做些什么
作者:刘晓丽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3-18

我们在世生存,不仅要了解关于山川草木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改善生活条件,我们还要分享有山川草木的生活世界,还要表达我们与山川草木共世的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意义有温度有质感的世界中——树影扶疏、斗转星移、春华秋实——我们为之动容。

但是这样的世界逐渐离我们远去,有意义的东西被抹去意义,而剩余为可利用可开发可规划的有用之物,树木被砍倒,羊肠小道被浇上水泥,自然村落被推平重新规划——盖楼房、建商业区、修停车场……

面对今天如此这般的生存世界,自然科学家用翔实的资料勾画出我们生存环境的灾难图景,学者在大声疾呼保护我们的环境,宗教界人士也在为生态问题操劳,艺术家能为生态环境做些什么?艺术家从意义方面关心生态问题,唤醒我们与周遭世界的情感联系,而这意义无所谓有用没用,只是我们生活的底色,我们理解世界的源泉。艺术家笔下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有爱有恨有表情的人,他们生活得如何和世界相处得如何溢于言表;如果艺术家笔下的人没有了表情——变成了“衣冠某物”,这是以触目的方式提示我们反身自观,显现意义。艺术家笔下的自然风光,不是改造、利用或者是要拯救的对象,也不是什么审美对象,而是显现了风景本身的意义——或美妙、或伤感、或楚楚动人,或撕心裂肺。艺术家笔下的物件器皿,不是我们要使用的东西,而是我们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它们牵连出一个有情有义有历史渊源的世界。

中国古人的智慧——小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长大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得“道”后依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小时候,我们眼中的山山水水,就是我们所居的世界,我们在有山有水的世界中生活。长大之后,我们眼中的山水,会因为某种生活因为某种观念,变成要利用的对象,要克服的对象,要研究的对象,要保护的对象,要欣赏的对象,等等。“山水”世界变成“对象”世界,这几乎是每个人也是人类成长必经阶段,无所谓对错,问题是我们如果忘记了儿时眼中的山水世界,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还好我们还在成长,人类还在成长,艺术家以他们的作品向我们展示——我们依然生活在有意义的世界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们知道了太阳不是阿波罗,月亮上没有桂婆娑,但是太阳和月亮不仅是我们的物理能源和光源,它们曾经是并仍然是我们精神和意义的能源和光源。

关键字:艺术家,生态环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