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览文章 > 制造文明
制造文明
作者:朱焯信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8-19

文明涉及后天的教化、社会认同的标準化,侧重於精神层面,是人类学识涵养的具体表现。文明能透过教育传达、累积而形成,但是,文明是否能被刻意制造?著名学者杭亭顿(Samuel Huntington)於其1996年的著作《文明的衝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中提出,新的世界秩序与新兴的全球化市场必然会使各种传统文明对美国式的自由贸易与其资本主义所传播的民主观念,產生一种排挤,因此在廿一世纪末,势必会导致文明的衝突。从九一一到中东地区永无休止的灾难中得以证明杭亭顿的远见。而廿一世纪,以中国、印度為首等亚洲国家日益强大,这些拥有数千年文化的亚洲大国在发展开放过程中,同样地面对日趋严重的全球化问题,东西方之间文明的衝突早已悄然发生,北京故宫内应否开设星巴克咖啡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而亚洲地区所强调的“亚洲伦理价值”中强调和谐不强调竞争、强调集体不强调个人,重视被统驭的伦理与服从的观念,则明显与西方社会惯常强调个人与竞争关係有所不同。东西方文化本质上的差异,加上不同国家与民族发展快慢等歷史因由,导致文明进程的不同,為不少研究国家发展策略的学者必不可缺的题目。

自古至今,艺术作品均具传播文明的功能,除了美学上的意义外,更具有凝聚民族精神的特质,此方面的功能於户外的大型雕塑或纪念碑最能体现,从古希腊到罗马帝国的帝王雕像,以至法国的凯旋门或美国自由神像与独立纪念碑,欧美国家的雕塑早已成了国家的标誌,击倒或抢夺这些标誌性雕塑或纪念物更被视為对别国的征服,看萨达姆的铜像被拉倒的画面如何对应纽约世贸大楼的倒塌,可说是别具意义。

而不可忽略的是,文明必然是当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中才会形成,而当中,与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开放有密不可分的关係,中国近代雕塑发展,按内地资深雕塑策展人唐尧的说法,第一代和第二代在三十至七十年代,最初是对西方雕塑语言的引进和吸收,而第三代则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试图摆脱雕塑的具像语言而开始有更多个人表达,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著国家的发展与开放,不同的雕塑形式一一涌现,而千禧年后,紧随著中国当代艺术於国际市场的融入与大放异彩,第四至第五代的雕塑均以“当代”的旗号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与创作,而这些作品,早已摆脱了所谓的歌功颂德,更早已脱离了罗丹或亨利摩尔这些西方雕塑大师的影子。当代的中国雕塑,更能反映艺术家的生存状况或其对社会发展、人格面貌的表达,渐渐建立起个人的风格。

是次参展作品中,各艺术家创作的关注点与风格各有不同。最具视觉震撼力的当选曹暉那隻巨大的“脚”,曹暉的作品常以撕开表皮(面)的形式呈现,或多或少会令观者不安或充满疑虑,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撕开自己或别人表皮的慾望,但若真正要面对袒露的时候,又立时感到不安, 这种对人与大自然以及真实存在的感知,可説是曹暉对人类卑微与渺小的自我体会。而俄籍澳门艺术家君士坦丁则尝试以木雕创作去探索其理想的文明世界,一比一比例的木马试图重现古时被受祟拜的英雄人物,而坐在马背高高在上受人景仰的策骑者被置换成为每一位参观者,而非皇帝将领,参观者可一尝体验当广场上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指点江山。同样追求真正意义的平等,还有黎薇的两只狗,黎薇更开宗明义将作品题目定為《卑微的文明》,是对现代社会与所谓文明(特别是人与动物)之间种种不公平的深刻反思。若说对“人性”最感兴趣的,莫过於向京的《我们》,向京以其熟练的手法去表达她心中最感兴趣的主题—人,呈现於我们眼前的,是不带半点色慾情感的裸像,是人类最纯粹的一面。若以全裸的身躯来对抗传统父权主义,以及满带权力欲望的男性快感,甚或是反抗男性的色情消费,不但是对文明,更充满对人性的詰问。

来自内地的瞿广慈、陈文令与澳门的年青雕塑家黄家龙,分别以幽默与愉悦的手法去表达他们所关注的世代,广慈的《鸡犬升天》与家龙的《团体》,以近乎袒露的姿态去呈现社会现况,用的是轻鬆与睿智的手法,可说是越严肃越滑稽。而文令的红孩儿延续其关於记忆的系列,新作《童年—海平线》以两米高超大的身躯与童年的细小来作比对,这个一脸稚气的“巨人”以其童眼远望天边的海平线,满应充满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而放置於展场入口,遥望远处多栋赌场酒店,未知他的感受会有何转变?!

最后,寂静地躲於幽暗空间内的还有李红军的纸雕作品,红军对传统工艺性纸雕有深厚根基,而近年的作品与传统纸雕截然不同,从平面到立体,是对纸雕艺术创作上的突破,结合科技与传统技巧,充份利用了纸的特质而做出别具特色的效果,不论是偏移、游离还是膨胀,其纸片将我们视觉对人的认知作出了不同的詮译,冥想般的容貌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在虚与实之间,红军透过其细密的思考,利用纸片的缝隙,营造出错综复杂的错视效果,同时亦在反映现实世界中何谓真实。

综观各邀请参展艺术家的雕塑作品,都并非单纯的情感表达或简单的抽象美学造型,而都有意无意间地呈现出当下社会的某种意识形态或价值观,这些作品的出现以及向大眾的公开展现,都是有意识地制造文化而无意识地制造文明,而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亦随时代不断发展而更见多元,艺术家无穷无尽的创作慾望,為当下急速发展的社会提供了註脚,亦為中国文明的进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视觉观点。希望是次展览能带给参观者一次难得的机会去体验或探索艺术作品与文明建构的关係,从而反思身处的社会所谓文明进步的意义。

关键字:朱焯信,制造文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