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览文章 > 关于创作《老子归来》过程的零星记录
关于创作《老子归来》过程的零星记录
作者: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11-30

近些年来,每每打开电视或电脑,翻开报纸,总有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负面报道映入眼帘,还有人们对地球生态环境肆意的破坏,灾难频发、国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引发的战争冲突,不禁感慨:人类到底怎么了?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感觉我们赖以生活的地球现如今危机四伏?到底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迷失,还是人内心深处丑恶的那扇窗户被一双巨大无形的罪恶之手推开?这些现象是个别行为引发的还是属于群体现象抑或整体性的道德之风滑波?面对如此种种,作为一个仍然内心充满鲜活热血的人、一名当代职业画家,我该怎么做,我能怎么做?

一连串的扣问,内心涌动,作为一个画者,我想自己应该做一些唤醒民众良知的一些事情了。但从哪里做起?反复思考,后来有了答案,应该从“传统文化”开始,从中华文化的根做起,用图式的方法让大众把视线再回到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他们有所行动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源于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当我问及许多人,他们只知道孔子,而且还是通过电影《孔子》,了解非常浅薄,而其它两家的代表人物则一概不知,不是人们不再需要他们了,而是我们国家的文化教育部门对这方面的知识推广工作做得还不够。

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因一出生就生白发、白须、白眉,子是古人对圣人的尊称,故名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道德经》,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原型。

在创作这一系列《老子归来》作品之初,便一直伴随着这样的思考:怎么让画面具有文化传播性?怎么让老子的形象和他的思想体系在画面最大程度地完美传合起来?这些问题让我苦思冥想许久。

《老子出关》这个典故相信对古老文化感兴趣的人都知道,老子晚年出关往西域去了,在关口函谷关被关吏尹喜以他没有关碟(相当于现在的护照和出入境证)而被“逼”着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作为变相红包给了关吏,这部著作得以流传。

当社会都在呼吁传统文化的回归时,那就命题《老子归来》吧,有了命题就有了一,再从道家“天人合一”这个观点出发,再延伸到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就有了二,有了二就有了表达方向,剩下的就需要用绘画语言去说话了。

道家非道教,易经、八卦于先,老子其后,道教紧随,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镂的关系。如何在画中把他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几个关键字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是八卦图中的八位象征。想好了,就画一张吧,不满意,抹掉重来,又不满意,如此反复多次,逐渐有了雏形。

当和一些朋友聊起创作想法时,他们都说,真盼望你的《老子归来》早日问世。当然他们都是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在他们的脑海中大都是文字性的概念,极少有一些图式印象。只有一些国画中《老子出关》《孔子授教》《六组礼佛》零星图式印象。用油画通过现代的表现形式来反映传统文化是空缺的,所以他们对我的构想有所期待。我想通过各种点滴渗透法,让更多的大众先了解老子的生平、简历,再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达到唤醒公众的社会意识和个人良知的目的。

时逢当下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不同的场合呼吁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央十七大六次会议召开并提出“文化兴国论”,提出了打造文化大国的战略目标,这与自己内心对于种种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希望以国学油画来影响和提高观赏者的文化意识的想法不谋而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能尽自己所能,出一分微薄的力量来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内心难禁热血涌动。《老子归来》系列作品尚属此类题材的首次尝试,望各位有缘看到这系列作品和同样对国学有深入研究的朋友多多提出宝贵意见,谨以次画作表达我对国学的热爱,并祈愿它薪火相传!

刘念
于广州番禺星河湾

关键字:老子归来,创作,过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