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画廊展览 > 一草一木油画双人展
一草一木油画双人展
展览城市:浙江-杭州
展览时间:2009-08-22 ~ 2009-08-30
展览地点:意象空间画廊
参展艺术家:潘子申、郑玉佩
主办单位: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浙江博艺网络文化有限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意象空间画廊
展览介绍:

我一直以为,在画家和诗人的书房里,必须具备的少数中国典籍之一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原因非常简单,花草和树木的形状、气味甚或名字都可以入诗入画,比如荷兰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系列作品《开花的树》,又比如晋朝大诗人陶潜《饮酒》诗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众所周知,菊不仅是花,也是一种草药。李时珍在书中写到,菊的特质是味苦、平、无毒,主治风热头痛、膝风痛、病后生翳、妇女阴肿和眼目昏花。在我看来,艺术的功能也尽在其中。

而有一天,我在纤秀的江南小女子子申的画室里,却看到了色泽艳丽温暖的花草,红的如朱顶红,黄的如天堂鸟。其实,她只需要把眼睛里的透明和忧伤画下来即可。而另一位远在赤道线穿过的婆罗洲岛上俏皮的马来(籍)女子玉佩,画的是残枝和败叶,色泽幽暗而纷繁,有着蝉翼的质地。如果说她们中的一个前世是猫,那另外一个便是蝴蝶转世。除了地域和颜色的差异以外,两位年轻艺术家还有一点点不同,子申的小草总是挤满整个画面,而玉佩的树枝却一直在乌云的笼罩之下。应该说,这是看待和描绘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

最后,让我们回到陶潜这位“归园田居”的古代才子,他采菊的目的恐怕不仅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获得心灵的慰籍。或许,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疗伤,成为后世百试不爽的良方。(蔡天新)

画家简介:

潘子申,1984年生于浙江台州。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并获文学学士学位。油画作品《我们从哪里来?》获“世纪之星”油画创作大赛佳作奖,并入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在校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作品《沧海浮生》被评为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创作并被油画系收藏。作品《天幕遥想》被浙江美术馆收藏。三幅油画作品及论文在《中国当代画家》上刊登。2008年八幅油画作品参加《宁静之声——28人油画联展》展览,并策划展览及出版画册。2009年油画作品参加《存在之名——中国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油画展》。

郑玉佩,1983年生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古晋。2005年毕业于马来西亚达尔尚艺术学院纯美术系。2005年至2006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进修。2006年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四海异同〉美展。2007年至2009年主修幼儿教育系以及教育系。并且在2008年至今担任古晋中华第一中学美术老师。

作品:

潘子申:

药草

偏爱以方为框,更易表达我一直关注的“圆”的概念,以一种外方内圆的形式呈画。

所谓外方内圆,是外在的张力与内在圆融形成了微妙的平衡,由此衍生的诸多形态作用与人,也由人赋予意义。仅关注《本草纲目》亦可以点窥豹,探讨心得。

药草,植于世间的尘土,渗入了生活的百味,却长出了自己的美丽。保留了单纯的理想,抚慰伤口,治愈疾病,吸纳天地之灵化点滴于无形。人生的方圆中,药草化解纠结于内在与外在的伤痛,减轻堆积与灵魂与皮囊的石头;药草的文化里,为人服用,人为传播。植花植草,入书入画把文化的种子播撒于浩渺的时空中。互相作用扩张了方之纵横,维系了圆之平衡。

这种循环往复自成方圆,在圆融自通中幻化无穷。尝试描绘从中的感悟,将激发出何种感动、感触;面对观者,将碰撞出何种火花、涟漪,皆由画语。

郑玉佩:

植木

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也传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正如庆功栽杨、治病种杏、思乡植柳这些历史故事。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身边的一草一木都需要我们去关心。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亲手栽种一颗树,但我们可以从一颗“环保”的心做起…关心你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