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0-03-13 ~ 2010-04-25
展览地点:荔空间
策 展 人:任大棣、邓大非
参展艺术家:陈嘉强、陈维、陈洲+张晓静、邓大非、高峰、金石、刘波+李郁、马永峰、毛宇、OUR MAPS、彭韫、沈怡、石玩玩、王思顺、吴达新、赵华森、张乐华、张辽源
主办单位:北京荔空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展览介绍:
摄影的寄居蟹
顾振清
寄居蟹,甲壳纲,十足目,外形介于虾和蟹之间,属于甲壳类中异尾类的节肢动物。为了避难与自我保护,它寄居在空螺壳或一些中空的物体内。对寄居蟹而言,寄居其实是一种另类的蜗居行为,甚至是一种隐居态度。
寄居蟹的鼎鼎大名来自一些霸道的摸样,它挥舞大螯、小螯,似乎会吃掉海螺等软体动物的肉,再把人家的外壳占为己有而得来。其实,寄居蟹只是个具有环保概念的资源回收者,住的是贝类死后所遗留下的空壳。贝壳是海洋贝类生物与生俱来的硬基质良好的“经济适用房”。贝类死后,贝壳就成了遗弃之物。寄居蟹见到空壳,只是清扫一番便废物利用,把贝壳当作形影不离、难以割舍的家园。它从此背负着这个家园到处谋生。
寄居蟹是一种符号。对摄影而言,它具有比附的寓义。
摄影术原本是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发明家们兑现其发明激情的一个遗留之物、一个空壳,但是早期摄影师和一些艺术家心无芥蒂地寄居到里面。他们借助一种新兴的技术,催生了一门新兴的摄影艺术。相机和摄影术,虽然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外壳。但是不少人一旦邂逅了相机和摄影术,就当作形影不离、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这莫非是一种寄居蟹式的社会文化行为?
对很多当代艺术家而言,他们玩摄影,主要是出于一种进取心,而不是为了避难与自我保护。艺术家住进了摄影这个“蜗居”,也就多了一个工具,磨砺自我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多了一件盾牌,捍卫自我在艺术边界上突破和超越的权利。有的人进得去,出得来。有的人进去了,出不来。摄影也就是一个外壳,可以成就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它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躯壳,可以寄托和孕育艺术家的私人情感和主观思想。艺术家加载摄影这一媒介,就得接受或挑战摄影的游戏规则,其情感和思想就得或多或少地“寄居”在摄影图片所呈现的事物、符号和观念之中。艺术家可以就此加封为摄影家,背负上相机、摄影术及后期加工成像术所构成的坚硬的、并不轻松的外壳。
定格时间和空间形成了艺术家对摄影纪实本质的一种理解。但是,摄影术一旦深入到他们的价值系统、成为实现理想诉求的手段,摄影观念也就真的变身为他们一种外壳、一种家园。摄影作为一种被侵占的领域,被艺术家和政治艺术家极端的生活方式所附体,或是另存为另一个版本的时候,它呈现的可能性还有哪些?
当今的拍客一族无疑是艺术家、摄影家身份的一种稀释和泛化。他们把相机像手机那样常年揣在衣袋里,与自我身体捆绑。他们走到哪里,兴之所至就掏出来摁动快门。影像泛滥、读图时代等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来自拍客一族在网上、纸本上不揣简陋地暴晒自己摄影经验,继而引发全球围观、传阅的社会文化行为。盲目的看与被看,这种潜藏在相机和摄影术之中的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性。
摄影成就的图像,其实早就“寄居”在机械复制和图像篡改技术的外壳之中,构成种种视觉欺骗。摄影构成了与现实、现实主体平行存在的一个虚拟世界。有时,现实流逝了,现实主体消亡了,其影像却留下来,成为后人怀旧并雕刻时光的素材。
- 2011-04-30 ~ 2011-05-30出窍记·缪晓春个展
- 2011-04-29 ~ 2011-05-20静中人Figures of Silence —Michel Madore
- 2011-04-30 ~ 2011-05-14黑白
- 2011-05-28 ~ 2011-07-28四重奏——孟昌明水墨荷花作品展
- 2011-05-28 ~ 2011-06-24“远与近”意大利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品展
- 2011-05-28 ~ 2011-07-02底下有石头:杨心广个展
- 2011-05-21 ~ 2011-06-20湖滨诗境──Celest生态摄影展(续展)
- 2011-05-21 ~ 2011-06-05缓行——十二位八零后艺术家
- 2011-04-28 ~ 2011-06-05观天悟道——张国龙艺术巡展
- 2011-05-28 ~ 2011-07-10诺特·维塔尔:激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