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画廊展览 > “晶体的游乐场”章森北京个展
“晶体的游乐场”章森北京个展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2010-04-18 ~ 2010-05-26
展览地点:圣之空间艺术中心
策 展 人:徐累
参展艺术家:章森
主办单位:湖南美术出版社、圣之空间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晶体的游乐场

徐 累

一个人将苹果放在桌上,然后进入苹果的内部,去听里面辽阔的寂静,如此追求渺小的人是因为懦弱吗?也许不是这样。当更多的人迷恋或者占有世界表面的时候,朝着内核出发的人却不以为然——眼前所见所感没有什么值得羡慕,也没有什么让人惊喜的。出于羞涩和天真,他们放弃了原位,像漫游仙境的爱丽丝那样掉进井里,发现里面居然还存在着一个平原。

向内探访是一种绝然,那里存在着事物的极限,可能也是世界原理的一部分。当然,并非所有的原理都是实用的,尤其在浩瀚的私人疆域。窥视曲颈瓶底端的中世纪练金术师,对于一枚大羊齿叶的结晶孜孜不倦,完全不在乎“这么做有什么用?”这类世俗疑问,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求得纯粹的欢愉。想象靠实验来完成是孤独求梦,发现过去隐而未明的秘密固然是一种动力,但更显然的动机在于,这些人对事物原理有难以置信的眷恋之情。

章森的绘画模式不能对应眼前看到的世界,尺幅小得似乎也没有野心,但他的奇异架构却有非同寻常的独特观点,属于物质内部源源不断涌现出的幻想。就如同科学与魔术混合那般,艺术也能与魔术融合,或者这三者都是为了同样一个目的,即发现“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世界”。

原理具有微观性的特征,因而章森也臆想天开,试图建立可测的物理模型、化学分子结构甚至建筑形态,虽然所示非常可疑,但他仍然一本正经。可是事实上,对事物奥妙原理的认识,即便是科学上的求证也是莫衷一是,譬如关于原子核内现象的模型有很多,液滴模型、光学模型、统一模型、单粒子壳模型等等,但还没有哪一种能完全适用于一切现象和过程,这些模型也极少在人类认识原子核的过程中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既然如此,章森用艺术的形式搬演实证与欺骗的混淆戏码也就情有可原了。这也是一种猜想的方程式,说不定恶作剧式的歪曲也能通往事物的核心。

美是事物核心的一瓣。科学中蕴涵着美,虽然普通人知其然而不探究其所以然,如D•H•劳伦斯的诗歌《三色堇》所写的那样,“我喜欢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是因为我不懂/因为它们让我感觉空间的位移/如同天鹅不肯栖息/拒绝挺立,拒绝测量/还因为原子性格冲动/总在改变主意”。 万物内蕴着不可思议的秩序和规律,看上去很美,这也只有用上帝的旨意才能解释。科学和艺术意图归纳其中的奥秘,但不同的是,科学的最高目的是追求实用,在医学或者战争而生的技术层面上,有着最低限度的伦理要求,否则就伤害生命而偏向“邪恶”。对探索自然原理的人来说,反而是类似艺术家的实践撇开了“为何而做”的念头,同样证明人类无法避免的冲动。达利从卷心菜、蜗牛到原子核宇宙的构造中,发现所谓“耳型漩涡的形态学”,于是对任何事物中发现耳朵形状都兴奋不已,就是一个佐证。

“所谓宇宙就是我的休息,就是我的懒惰,它绝对不是我的思维”(巴什拉),这是孩子才有的想法。章森用物态模型建立了自己的游乐场,这也不排除他有一份好奇,以及对私有财产秘密赏玩的心思。当这些想象的物态模型在纸上一一显现的时候,公共的外部世界消失了,之后就只剩下一个人的甜蜜和惊愕了。越是巧妙地微缩世界,就越能准确地拥有世界,章森营造了神秘的结晶体,虽然在物理上无法还原,却是一种天真的诗性。

诗是瞬间性的形而上学。宇宙的展望、灵魂的秘密、存在的乐趣,全部包含在诗中,假如诗只是服从生活的逻辑,那它就是生活以下的东西,它之所以能成为生活以上的东西,只是因为它能够同时享受甚至是形态非常不同的经验。从这样的角度看,章森创造出自己的隐喻,他固执地嫁接匪夷所思的事物,想象力逡巡于质料与形式之间。在和平的统一性与敌对的异质性之间,章森不知疲倦地维持着紧张的知性空间,并在其中展开一段想象的旅程,就像圣埃克佩里笔下的小王子那样,看到的东西其实比宇宙更微小,接近于澄清、轻盈和透彻。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