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画廊展览 > 征服
征服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2010-09-08 ~ 2010-10-08
展览地点:杨艺术中心
策 展 人:刘洋
参展艺术家:李博、黄敏、马军、郑路、黄可一&陈卓、范晓妍
开幕时间:2010-09-08 16:30~19:00
展览介绍:

杨艺术中心隆重地向您宣布,我们将于9月8日至10月8办杨艺术中心入住798艺术区的首个联展“征服”。此次展览旨在表达艺术机构,艺术市场以及艺术作品之间在商业化的推动下所存在的某些潜在关联。

艺术自从被冠以商业化的标签在中国悄然出现的时候,就注定了要在市场环境下充满不可思议的竞争,而在艺术这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逐渐变得如同食物链上的动物般,逐个厮杀,其结果很简单,适者生存。当然,艺术的商业并不是那么的血淋淋让人瑟瑟,但想要脱颖而出者,必不可缺少的就是具有强大的征服力。

众所周知,艺术市场在08年经济危机后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快速复苏之势,无论从艺术家还是艺术机构来说,都已度过了那曾几度让人消极低迷的日子,现如今,艺术家似乎又都在忙于创作,拍卖一次次地创下纪录,展览如牛毛般之多,机构也清醒过来,调整了对市场的策略。市场早已接受了艺术作品的高价格,但通过近些年的经营与发展,市场也回馈给了艺术行业一个具有决定命运的信息,那就是“饱和”,市场对艺术作品高价格的饱和,机构对于这种回馈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不调整就会被市场所征服,最终结果既是默默无闻或自生自灭。所以说,艺术机构在这种敏感性的催使下找寻着艺术的新生代,在重新确立发展趋向的情况下培养了一批可以再次去征服市场的新生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艺术家本身,更重要的是艺术创作上的新生力量。

此次展览,杨艺术中心即有这样的动机与趋势,画廊邀请了7位艺术家参加展览,每个艺术家带来了未曾展出过的或者是近期的新作,这些作品不仅预示着艺术家最新的创作方向,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以及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他们对于艺术理念的征服。画廊也因此借用了艺术家对于作品形式的多元化和作品内容的观念性来宣托出杨艺术中心此次展览的征服力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向性。

本次受邀的艺术家有:李博,黄敏,马军,郑路,黄可一&陈卓,以及范晓妍。

李博通过情色的语言来表达他的艺术。他的作品总是用不同常人的观看角度去展示生活中的男女情事,许多令人不安的表情和动作成为他作品的主要内容,初让人看有种罪恶感,但细细品味,李博的作品美的或者说暧昧的让人浑身发麻。作品的形式难以分类,姑且叫“摄影+绘画”,首先他在木板上绷画布,涂胶并粘附砂、石或盘绕棉绳,然后喷墨打印,使画面有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最终,砂、石的粗砾与身体的柔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盘绳的纹饰与性虐似乎正是身体和情欲典型的泛文化表述方式。

黄敏和马军是一对迷恋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家,他们对于艺术的征服力就是那么的具有中国特色。黄敏作品中的人物大部分以普通中国百姓为主,背景多以中国山水做衬,人物或观望或膜拜。而马军更是以瓷器为料,把作品做成汽车,香水,破旧黑白电视等老物件,再加以青花釉或彩釉上色,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传统意味。在现当代中国这个以消费文化主导的社会下,艺术家通过作品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文化碰撞:现代商业文化与古代传统文化以及东方文化与西方消费文化的一次碰撞。

郑路可以说是一个极端迷恋者,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迷恋。受中国古代青铜器以及铭文相互结合的启发,郑路创作出了一种以传统书法为基础的雕塑并把这种雕塑命名为“文雕”。顾名思义,文字雕塑,艺术家在整块不锈钢板上雕刻文字,并把不锈钢打造成与古文字相关的形象,如佛头,水滴等,又以文人雅士之词“闻语心觉”等命名,在此,传统书法的形态美与雕塑自身的美相结合,传统书法的意境又与雕塑的内容相结合,二者相互辉映。最终,以文字构成的雕塑作品,成为艺术家感悟思考现实,进行艺术表现的媒介。其中既突出作品自身存在的一种文韵、意韵,又映射着一种“空”、“虚”、“阴”、“阳”。并且在光源的作用下,作品进一步在“存与留”、“虚与实”中无穷变幻延伸开来。

而黄可一和陈卓这对艺术上的搭档,更是在中国当代社会环境下,以对“红”文化热爱的心境并用调侃的态度去创作他们的每一个系列作品。从他们此次展出的《中国嘉年华》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出,作品主要探讨当代背景下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急速的经济发展和巨变的社会结构几乎把每座城市都变成了主题公园,各种各样的游乐消费设施和游戏规则层出不穷,使得人的意识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的集体大生产转变成了集体大消费,以至于工业产品也变成了玩乐的游戏产品,更有甚于中国特色的政治色彩也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成了五花八门的娱乐色。

范晓妍的雕塑作品是对女性自身信心的一种证明。她的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冷酷艺术”,作品中冰冷的不锈钢元素(如机械零件、用具等),与作品中人物的社会身份密切相关。作品中的人物多为女性,正好与材料(不锈钢)形成了反差,女性的弱势与材料的刚毅形成了对比,让人看不出丝毫女性艺术家的工艺性。艺术家利用这种效果来质疑现代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女性也可利用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来实现自身的完善,并对自身在工业化科技化时代下思考是否有超越现有社会价值观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