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0-11-13 ~ 2010-12-15
展览地点:红三房画廊
参展艺术家:陈平、丁彬、李继伟、宋筱明、许俊
展览介绍:
我认为这次展览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观念:我们从一个大视觉的角度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人们的意识关系问题,是以宏观的,立体的思维方式,用多维的当代视觉空手段和形式,表现间中国水墨绘画虚无的思想和视觉的境界空间。利用八大山人水墨画的经典作品“鱼”的的造型为基础,创造一个象征着典型完美的,水墨画传统的符号,将其从平面到立体塑造放大,切割成不同的异形体。以示将其这完美的传统的符号进行解刨,装置在一个真实的黑白水墨空间中。通过对八大“鱼”,这个完美符号的立体塑造,切割,刨解的过程,尝试着将水墨画虚无的思维,两度空间的绘画的形式与当代多维空间的艺术观念与形式,进行多增面的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相互对减,打破单一规范的,某种完整形式的统治观念,是虚实,逻辑非逻辑关系比较,简约了整体造型与水墨画形式的冲突,同时利用水墨绘画虚无幻想的境界,扩大了空间艺术的觉视含义。
从整体来看,这件作品的意义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笔,墨,纸,砚传统形式的水墨韵味、章法的表现,而是实验一种不同文化思想的参插和比较,再装置集结。在这种综合的实验性工作中,“鱼” 这个装置的物体,还象征着一个包容了,中国传统绘画思想与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复杂关系,让每一位参与者自身体会跨越一个不同文化观念界限的感受。参展者都会在一块“鱼”背上,各搞各的,创作不同的作品,让不同的个人,用绘画的行为与整体八大鱼的实物的造型装置,进行各自对话,讲自己的故事,表现每个人对当代世界不同文化发展的不同理解,自己也可以亲眼看到和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与当代艺术在形式上的比较和观念上的差异。
我想我们应该在这个开放的实验艺术活动中寻找一个中国绘画水墨画与当代视觉空间艺术观念秩序,用水中国墨绘画精神意境创造一个表现当代多维空间艺术的特殊语言。
丁彬:这个展览我们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第二个出发点是对社会的。为什么说对自己呢?我们班十个人,有两个人现在有点联系不上了。我们每一次聚会的时候都特别有这样的愿望,大家办一个展览,这二十多年我们一直这样想,所以这个展览第一个目的是圆我们自己的一个梦想。第二个出发点是为社会,我们觉得既然大家都在画,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我们也希望把我们自己的东西展示出来,让观众看到。虽然说校尉胡同5号是一个美院俱乐部,但是我并不认为校尉胡同5号是一个学院派守旧的这么一个感觉的地方。展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条鱼?是因为我们大家在第一次讨论的时候,希望我们破掉传统的展示方法——每人几张画挂起来,觉得挺没意思的,我们想能不能把我们几个人的东西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去展示,所以才出现了这么一个介质,其实中间还有其它过程,还有其他的设想。比如原来我们设想过做假山这样的东西,怎么在上面把我们的绘画表现出来,否定了几个设想以后,最后出现这个鱼。它也是有一个出处的,原型是八大山人画的鱼。我们借助八大的鱼型来变异,就是我们从传统中走出来这样一个意念,做成这么一个展览,这是我们的初衷。至于艺术上的事儿一会儿咱们再说。
陈平:非常感谢画廊和媒体,能把我们这个班又重新凝聚起来,因为我们班是10个人,我们班是一个特殊的班,是叶浅予先生复出后招收的唯一一个实验班,美院就招过那么一个实验班,它是要求山水、花鸟、人物全能的,要培养这样的画家,而且我们这个班也恰恰是在这个方面每个同学也都作出了贡献,一开始也都是全都画,现在也有画人物的、画山水的、画花鸟的,仍然是这种情况,但是现在仍然也有的走得更远的,比如像李继伟,也是做得比较出色的,丁彬也是走电视媒体走得相当好,现在又回来了,属于海归派。我们班重新凝聚起来,非常感谢画廊。刚才李继伟、丁彬都说过,丁彬是我们班的少班长,他长得非常年轻,所以我们说少班长,我们都变样了。我们班在传统的基础上,因为学都是从传统中学的,刚才丁彬讲了,要打破传统的形式,大家也是取决了那么一种新的形式,当然我们在这种形式上都没有在上面实践过,这次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挑战,也就是说怎么能够在新的材料上表现出来,而且又是一个整体,这对我们是一个考验,希望我们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谢谢。
宋筱明:刚才我们同学大家都说了,我们的这个展览比较有意义,为什么?整个集体的上一次展览实际就是毕业创作展,毕业以后我们在一起展览几乎就没有机会,所以这个展览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又是在一个很新的条件下做的展览,我觉得对我们也很有意义,对整个美术界也很有意义,因为现在我们班这几个人基本上发展都非常非常好,一个新的形式下,一个新的展览,对社会、对我们自己都是非常好的一个展示。
许俊:同学在过30年以后能聚在一起,搞这么一个展览,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刚才陈平说了,我们这个班比较特殊,当时招的时候是叶先生的一个教学实验班,等于这届招过以后就再没有招这个班了,就实验了这么一个班,到现在我们都毕业这么长时间了,有很多老先生都过世了。我记得大概在2004年的时候,毕业20年的时候,当时我们就有这个初衷,搞一个毕业20年的展览,当时还做了一个草案,我记得跟老杨还聊过这个事儿,说到时候弄点赞助搞这个展览,可能老杨忘了。我记得那次同学还在美院聚了一次商量这件事,但是后来种种原因没有做下来,一转眼又过了这么多年。这次李继伟、丁彬比较积极主动地撮合成这个事儿,还有红三坊画廊的支持。从中央美院毕业这么多年来,我们对校尉胡同有很深的怀念之情,我觉得刚才大家提到了比如说学院派的问题,我觉得学院不学院派咱们先不说,只要从中央美术学院走出来的人,他就是一棵种子,这棵种子是要经过时间的洗礼、经过风风雨雨才能成长,才能开花结果。对艺术本身来说,我认为没有好与坏之分,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所以说真正的艺术应该往哪儿走?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每一个艺术家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方向,我们班的同学本身自己可能也都有自己的方向。艺术全面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出现,我觉得各种形式都有它的空间。但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画应该怎么发展?进行中国画研究的人也都在思考。这次我们同学聚会搞这么一个展览,我觉得创意非常有意思,就是想把现代和传统的揉起来,先以八大山人的这条鱼做了一个切入点,然后把它给展开,但是具体在上面每一位同学要画些什么,那是每个同学自己的艺术主张、艺术表现,真正能有什么艺术效果,现在也很难说,这还是一步一步走着看。艺术本身的发展或者创作的过程也都是不可预测的,也都很难说想好是什么样,完成达到就是什么效果,这个我觉得是在过程中不断的修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这次能把大家聚到一块儿做这么一个东西,不仅仅限于这个鱼,大家都是表现自己的思想,但是我觉得最大一个宗旨还不在于我们真正做出这个鱼能达到什么效果,我觉得还是一个对我们在校尉胡同学习的回顾和我们这么多年来所走过历程的总结。当然,这个小小的一片鱼的一个局部可能不能体现我们每个同学所要表达的思想,但是管中窥豹,也能体现出各个同学对艺术的思考。我想,艺术本身有很多难言之处,是无法用语言、用文字表现的,以这种图形的东西,或者是我们以后要展示的这种,用具体的东西可能能带出来更多的我们对艺术的追求,对以前艺术经历的回顾,加上对我们学习过程中在美院的一种怀念,还有对教我们那些先生们的怀念。我一直在学校里当老师,教学生的时候总能想起这些老先生。所以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展览的时候我们尽量还是要把教过我们的老先生,还有美院的同学都叫来。
我就说这些。
高燕:抱歉,刚才有个媒体的美女我没介绍,就是《HI 艺术》的美女,我们也请媒体给我们说说。杨老师可能比较有感受,您给说两句,跟陈老师他们都是这么多年的朋友。
杨建国(媒体):红三房几年前我就听说了,从做门牌号开始,发一个纪念品什么的,后来到做戒指,都听说过这些故事,中央美院原来在王府井那块,现在虽然搬到这边来以后,很多人还怀念那个地方,其实我也是在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老去老美院去溜达,当年是玩儿票的小朋友,那时候有幸认识了很多现在的老师们,和国画圈子有了交往。而且这些年来,包括有好多想法,89届毕业做毕业展,这些同学们山水、花鸟展都涉及过一些,我觉得搞艺术这些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这次在这条鱼上,我想将来看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期待吧。我们作为媒体,就会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传播到所有关心艺术的人那儿去。
高燕:那我们先吃,之后再有什么,媒体和老师们可以互相沟通一下,我们也希望媒体能够帮助我们把这个消息都带出去,谢谢大家。
高燕:刚开始李继伟设计的鱼,实际上是切八瓣,后来一切,放了一星期,建议掰了八瓣。但是装饰上面还有一个特殊的,就是你怎样让它立得住,因为这个鱼一扁片儿可能不好,所以在这上面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从侧面上看去,看上去就是一张纸那种感觉。其实绘画是一个点,还有一个点,在整体装置的制作和设计上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些设计不好,可能会出现那个东西跟想象的不一样,又回到原来国画的感觉,所以就往前走。这是之前设计的一些设计稿子,有各种不同的,鱼当然还是这条鱼,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就改造成最后大家能够看到的那个样子。这是当时设计的支撑图的概念。这个呢,李老师和丁老师下了很多功夫,刚开始我们开会还垫一块砖头,弄个花盆,想把它撑起来就行了。就是说,就像我们说这个垫子,我们垫子做出来,很多人都说工艺怎么这么差。因为李老师是德国标准,我们设计在这方面讲究了一些,正因为这些讲究,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些难题,就在这个上面要去克服一下。
前面还有一张图,最早的一个设计,实际上是把空间和平面,整个全部综合在一起来的,那张效果图是第一稿。我们觉得有很多东西保留下来了,比如在墙上现场作画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个是现代的观念,就是用刚才李老师的话说,从二维空间到三度空间的变化。还有一个我自己个人画廊的想法,我觉得还是在纺织品,尤其在传统艺术的纺织品比较流行的时候,我们画在墙上代表一个原创的精神,也是对原作的一个忠诚吧,所以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这些都是当时设计的一些稿子,比如说这个后来觉得不是很好就pass掉了,一些好的东西就保留下来。呆一会儿那张图出现的时候,再请李老师给讲一下你刚开始的一些创意。一会儿会有一些在国画当中突出的纸墨点的一些东西,在整个空间当中都能找得到,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原来最初的鱼是这样的,后来我们吸纳了年轻助手的意见,把它弄成了八瓣,这样可能会感觉更跟当代的观念靠近一点,这是最早的一个图。更多的创意就让我们李老师再讲一下。
李继伟:刚才我说了一个观念,还有就是形式表现的问题。原来是想把八大山人的“鱼”用直线切割的方法,类似建筑设计,一块一块重复排列,但这有些太逻辑,太机械,而缺少自然活力,灵魂的含义。我们就开始就把一个瓷器摔成似然的几半,再重新尝试着组合成类似鱼的形状,即有残缺未完的无限,又有自然的生命力量。再鱼分解,鱼背则是一个片片的面状体,把鱼骨做成粗细不同的鱼骨支体,这种造型,也是根据点,线,面的绘画形式,把这些放大的鱼背面,散放在密集的鱼骨架上,组成一条八米多长的鱼体,既有造型,又有飘逸的视觉感……
还有一滴墨,会滴到鱼的深陷眼窝里,向一个时钟,在不停的,定时的运动,有一种进度感,一滴一滴从空中落下,静止中的灵动。中国绘画讲传神,讲意境。这滴虽然很少,却很精,是惜墨如金, 意道到笔不到的中国文化的精髓。
当今世界变化如此之快,物质文明的剧增,人们需要更都的自然空间生存,但人们更需要时间,安静一下思考。 这就是社会的问题。而当代艺术也发展的其中的,重要一点就是社会性,为此我们为这条“八大的鱼” 绘制了一个水墨空间,就是在墙壁上浇绘水墨,廖廖数笔表现更多的现代空间意识,给人们象征的提供一个既有形象视觉艺术,又有安静的思考空间。我们想在实验活动中,找到当代艺术观念与水墨绘画境界之间的一个极简的秩序,视觉形式特殊,能在当代艺术中呈现的一种沉着的,极致的精髓,和社会性的含义的精神。
高燕:这个脉络大体向媒体说了一下,这样我们形成文字以后,也会都发到媒体手里面,也期望媒体能给我们予以支持,我们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报道国画的一种展出形式,也包括刚才陈老师讲的,陈老师在美术馆做的展,不仅在国画上,还有其他方面的做法,我觉得这可能是不同于常规国画展览的一个方式。我期望也算是一个实验性的展,能够是媒体和一些其他美院的同学和业界同仁关注的一个展,这就是我们这次请大家特意在这么寒冷的时候来到红三房的一个用意。同时再次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包含陈老师,还有几位老师,许老师,还有媒体的同仁,抽出时间到红三房来,同时也欢迎你们随时在11月1号以后都可以来到红三房,看老师们在现场的一些做法。再有什么问题,可以跟画廊沟通也好,也可以跟老师们沟通。
陈平:墨本身它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形状,没有具有的形。笔是能表现出来形的,墨其实表现不出来具体的形。用一滴墨来,我觉得也能很好的体现一种对传统的一个承接,然后我们怎么去延续下来,把它承传下去。我觉得它是一个点,这个点它滴下来以后,我觉得能给观者带来很多的联想。这滴墨很重要。
- 2011-04-30 ~ 2011-05-30出窍记·缪晓春个展
- 2011-04-29 ~ 2011-05-20静中人Figures of Silence —Michel Madore
- 2011-04-30 ~ 2011-05-14黑白
- 2011-05-28 ~ 2011-07-28四重奏——孟昌明水墨荷花作品展
- 2011-05-28 ~ 2011-06-24“远与近”意大利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品展
- 2011-05-28 ~ 2011-07-02底下有石头:杨心广个展
- 2011-05-21 ~ 2011-06-20湖滨诗境──Celest生态摄影展(续展)
- 2011-05-21 ~ 2011-06-05缓行——十二位八零后艺术家
- 2011-04-28 ~ 2011-06-05观天悟道——张国龙艺术巡展
- 2011-05-28 ~ 2011-07-10诺特·维塔尔:激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