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1-05-06 ~ 2011-05-29
展览地点:Forman’s Smokehouse画廊
策 展 人:孙寅杰
参展艺术家:刘金城、张星月、杨凯、孙寅杰、马波、叶甫纳、符晓、赵璐嘉、田木、孙晓晓、吴茜、侯子超、罗志远、张广宇、Lori Endo、Simon Wong、Nei Chun-Mei、Qing Qi、Wai Wong、Wei Hang-Shan
开幕时间:2011-05-05 18:00
展览介绍:
中国的艺术风格与西方的相比,更注重对传统的尊崇与传承。中国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创作主题围绕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力争在画中显现人性,从而起到陶情养性的作用。中国艺术对于整个亚洲文化圈起着主导作用。
英国凭借着新的社会制度而崛起,这种制度也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英国率先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制,完成了工业革命。由此,我们可以从英国历史中看出英国所具有的开创性特点。
清代开始,西方绘画进入中国。由于国力的日浙衰落,加之西方文明的深入渗透,使晚清以来中国艺术西化加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极力提倡西 学。西方绘画方法逐渐被中国画家接受。新中国初期,一批留学归来的学者奠定了中国艺术教育的基础。他们一方面,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而另一方面,却导致 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日趋衰弱。
随着中国社会的腾飞发展,引起国人对本土文化的重新认识。参加此次展览的艺术家们,均在国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之后又留学英国,具备文化双重性的 特质。他们的生活更加自由,接受的西方信息也更多。在看到西方艺术体系的完善性之后,他们感觉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浮躁,也更加担忧中国本土文化的丧失。“不 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批远离故土的艺术家更加清醒地明白中华文化回归的重要性。而如何正确地面对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如何适应这种文化的碰撞?这是青年艺术家们必须要 面对的问题。
本次参加展出的旅英华裔艺术家有:刘金城、侯子超、孙寅杰、张星月、 杨凯、马波、叶甫纳、符晓、张广宇、赵璐嘉、田木、孙晓晓、吴茜等。
孙寅杰出生于中国江南水乡,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圣玛丁艺术学院。留学过程中,他找到了西方学院技法和中国观 念两者的结合点。因此,在画面中,他非常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生动和诗意意境。同时,他的绘画深受道家影响,绘画中,追求“道法自然”,世间万物共生共 存,强调人类生活应尊重自然规律。他近期创作的作品《消失的村落》就表达了他看到的故乡城镇化建设与自然和谐之间的冲突。孙寅杰运用凝重的色调,描绘出这 个即将消失的村落,画面中蕴含淡淡的忧愁。这是一种哀伤而抒情的写实主义。
杨凯的作品以新水墨为主,体现了他对水墨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水的精神,呈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水的语言是祖先遗留下的最大的财富。他认为使用和发 扬水的语言是艺术家对中国文化一份虔诚的祭奠。他用水墨表现的《纪念碑》系列,气势恢宏,把水墨画带到了一个从未表现过的领域。他以一个全新的国际态度对 待中国文化。他的作品是对中国文人风骨和英伦精神的最好诠释。
张星月的作品从中国工笔画入手,将新材料与油画结合进行创作。作品恬静而温婉,有种乌托邦式的迷幻。
侯子超出生于中国,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作品以心情日记的方式,用文字与绘画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目前,他致力于研究个人情感与记忆的联系,创作的作品,已于09年开始多次在伦敦地区展出。
叶甫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圣玛丁艺术学院。她的《屏幕写生系列》作品,表达了对信息化与网络化使人在虚拟世界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与现实社会脱节的担忧。
其他的艺术家也都在传统中国绘画上颇具见地。
本次展出的作品以一种国际化的表达方式阐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促进英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是中国文化回归过程当中在海外的一个重要展览。
- 2011-04-30 ~ 2011-05-30出窍记·缪晓春个展
- 2011-04-29 ~ 2011-05-20静中人Figures of Silence —Michel Madore
- 2011-04-30 ~ 2011-05-14黑白
- 2011-05-28 ~ 2011-07-28四重奏——孟昌明水墨荷花作品展
- 2011-05-28 ~ 2011-06-24“远与近”意大利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品展
- 2011-05-28 ~ 2011-07-02底下有石头:杨心广个展
- 2011-05-21 ~ 2011-06-20湖滨诗境──Celest生态摄影展(续展)
- 2011-05-21 ~ 2011-06-05缓行——十二位八零后艺术家
- 2011-04-28 ~ 2011-06-05观天悟道——张国龙艺术巡展
- 2011-05-28 ~ 2011-07-10诺特·维塔尔:激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