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画廊展览 > 演习:与留尼汪双年展有关
演习:与留尼汪双年展有关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2012-03-03 ~ 2012-04-17
展览地点:荔空间
艺术总监:杨荔
策 展 人:顾振清
助理策展:杨帆、任大棣
参展艺术家:程然、刁伟、杜岩、刘军、刘茜懿、吕滢、叶怡利
开幕时间:2012-03-03 16:00
展览介绍:

近些年来,国内“双年展”、“三年展”之类的艺术展览模式如潮水般兴起,总而言之,都是全球化条件下的常规性的展览。其策展思维、展览机制依旧延续欧美万国博览会及其相关艺术大展的传统。无疑的,国际双年展模式的中国式复制,在国内造就了一个相对成熟、具有相当话语权的当代艺术体系,为艺术创作和展示塑造了新的公共平台,促进全球艺术与本土艺术的沟通、交流。但是,单纯的拿来主义却受制于国内既有的政治体制、艺术生态,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当国际主流性质的双年展在中国国内形成一定规模,做得“越来越像样”时,其“权威性”、“话语权”也随之形成,并构成一种文化定势。对年轻艺术家而言,其门槛之高难以进入。在艺术家遴选机制上,这些双年展纷纷把“精英”、“主流”、“成熟”、“大腕”的标签当作确保影响力一种优先条件。然而这些标签往往是以往文化范式范型的代表,已被以政治和经济为前提的景观社会过度消费。它们既不能真切的反应中国的当代艺术风貌,也不能更好的促进当代艺术生态的长远发展。因循守旧的展览机制与迫切希望得到才华展示的年轻艺术家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羁绊。年轻艺术家需要更多良性土壤的培养,需要更多展示他们才华的机会。解决这些问题,艺术生态的循环才会更健康。因此,寻找适合国内当代艺术展览的发展模式和适时的创新机制,促使双年展模式的多元化,已然成为一种必然。

2012年11月12日,在南印度洋留尼汪小岛勒波特市老码头举行的2011留尼汪双年展开幕式上,程然、刁伟、杜岩、刘军、刘茜懿、吕滢和叶怡利与一批年轻的“国际”艺术家一起,推出了他们在当地创作的新作品。留尼汪双年展有点别开生面,有点以小见大的气势。它在展览机制、艺术家选择、艺术作品遴选规则上都显然有别于国际双年展的主流模式。留尼汪双年展通过国际化的评选委员会,从评委推荐、艺术家自荐的全世界海量名单中,遴选了世界五大洲的27位35岁以下的新锐艺术家到留尼汪岛实施为期两到三个月的驻地创作、展览的双年展特别计划。艺术家驻地创作的作品,必须结合留尼汪岛上的多元文化特征的地理、经济、社会环境因素。鼓励艺术家使用当地材料、当地资源和当地技术优势进行创作。艺术家的年轻和多元,以及深入当地社会所激发的互动关系,使双年展产生了一种艺术表达的鲜活性和当下性。2009年至2011年,留尼汪双年展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声誉鹊起,初步展示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双年展主流模式之外的创新可能。

 “演习:留尼汪双年展”则是对2011留尼汪双年展革新机制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国际双年展主流模式的一种反思。作为2011留尼汪双年展的主策展人之一,顾振清全程参与了2011留尼汪双年展的遴选、策划工作。,也参与了留尼汪双年展针对双年展体制、规则的革新工作。在全球当代艺术日益深陷欧美光环笼罩下的亚文化怪圈之时,留尼汪双年展策展人与艺术家一起,竭力以艺术洞见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实地开辟一条双年展机制创新的变革之路。留尼汪双年展强调的是差异性发展的文化策略。这种策略,在切合全球各种具体艺术生态需求的条件下孕育、生成着多元文化发展可能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留尼汪双年展模式把体制创新、规则创新、标准创新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一种示范意义。中国不缺少好的年轻艺术家,缺少的是能展示他们才华的一个更开放、更有效、更多元的舞台。

“演习:与留尼汪双年展有关”展,是年轻艺术家脱离已形成话语中心的国际双年展主流体制的一种预演,是他们拒斥国际双年展话语强权的一种预习,同时,它也是当代艺术继续创新的一种排练。艺术家在演习中对抗、消解、融合,迸出新的火花、收获新的经验便是其意义所在。“演习:与留尼汪双年展有关”将于2012年3月3日(周六)下午4:00于草场地红一号F座荔空间举行开幕式,由策展人顾振清策划。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