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画廊展览 > 焦虑为艺术家的工具——凯伦·塞特个展
焦虑为艺术家的工具——凯伦·塞特个展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2012-03-30 ~ 2012-04-20
展览地点:魔金石空间
策 展 人:比利安娜·斯瑞克
参展艺术家:凯伦·塞特
开幕时间:2012-03-30 16:00~18:00
展览介绍:

凯伦·塞特在过去十年间,以不同的媒介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多部电影、舞台话剧、出版了三部小说,并成立了“D.I.E. Now – Dance International Europe Now”(舞蹈·国际·欧洲·现在)剧团。文字写作和语言在她的创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在其他艺术家的工作中是很少见的。塞特或许会说,对于她,拍电影比写小说容易得多, 但正是她高强度的“写作式”思维方式——她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写作故事和小说——在不同的程度上、从不同方面影响了她创作电影的方式。

虽然凯伦·塞特会在艺术的语境里展示她的视频作品,但是对她来说,它们始终是电影。她的电影与她的写作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剧本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每个镜头已经给事先安排好 -- 从镜头的动向以至身体语言、演员和视觉效果等。她让观众在网上和在展览里都能观赏她的作品-- 你能在她的YouTube频道:The Definitive collection of Keren Cytter, the video artist from an obscure country (完全凯伦·塞特集,来至神秘之国的视频艺术家)上找到她所有的影视作品。

从塞特写的剧本中你会发现每个情节都早在写作过程中给决定了,在拍摄过程中有很少即兴的发挥空间。电影里似曾相识的情节会有时令人坐立不安,故事有时更会显得荒谬,但永远围绕着男女关系、爱、嫉妒心和各种情绪状态。她电影里的年青人大部分都是业余演员 – 穿着简约的装束,而故事发生的地方总会让我们联想到邻居的破旧房间(其实,赛特在柏林的家是她多部作品的主要拍摄地点)。

赛特的电影和话剧里用的业余年青演员会以与一般职业演员不同的表达方式演绎,通常缺乏情绪上的表达。这批业余演员和她跟专业演员合作能营造一种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挣扎。她探讨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忽略的规条和常理,而这些规条不但统领我们的一举一动,而且能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表达的方式。她的作品包括不同的风格 – 悲情、惊栗、悬疑以至肥皂剧,但她的电影/故事无法提供预期中的娱乐性,给人有既熟悉感又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

她在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有一程度的真诚,令它的虚构部分显得额外明显。在她的剧本里,演员通常会以口述电影里的字幕或剧本里的文字来突破话剧和真实世界的界限。提醒着我们在看的是个舞台表演,而表演者都是被招聘而来的。在《演绎.真实.戏剧》里,演员 苏珊娜·梅耶说: 我的名字是苏珊娜·梅耶…我是被聘而站在这里的…

虽然是叫做电影,这些视频作品都是以手握式录影机拍摄的。在访问中她经常提起昆汀·塔伦蒂诺、拉斯·冯·提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为她作品的灵感。语言在她的电影里也是个主要的元素。演员会以英语到德语到法语演绎,声音重叠着,背景的声音渐进渐退,又重复的重叠着。她在许多的作品中挑战时间的顺序性和大众电影和戏剧中所营造的时间概念,因此,许多情节和部分的剧本会重复的出现,而故事会向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在她在中国的首个个展中,赛特将会以四个影视作品来呈现她在过去十年里创作的概观(虽然为一个制作了四十多部电影的她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她早期在以色列的作品 – Brush (梳)2001,是她第一部的长编电影,对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点。在2007年做了英语配音,她用在电影开幕时出现的一把金属发梳来做一个象征,把这个一男一女邂逅的爱情故事分为六部曲。在这个故事中,其象征既是他们爱上对方的原因,也是在最后他们分开的理由。他们的关系最终只成为了一夜情令观众更能深入的了解角色内心的孤独和焦虑。因为它是一部黑白电影,有英语配音,所以会令观众联想到早期的电影,只是比较低成本的制作,其配音则加深了在观众听到的语言和演员间沟通的语言之间的距离。

在2007 制作的Der Spiegel《镜子》,是赛特用专业演员的作品中最常展览的其中之一。这部电影的节奏很快和对话是很紧凑的念出来的。《镜子》是关于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面对着自己在镜子里的倒影,而她在男人的眼里不是一个少女而是个女人的事实。她、丈夫与情人的三角关系紧紧地,无止境的包围着那份对爱和被爱的欲望。

Four Seasons 《四季》有悬疑片的气氛,戏剧性的音乐。开场是一个男人在自己的浴缸里流着血,而一个女人 – 他的邻居,露丝,因为他家里的噪音而过来投诉。这个男人一次又一次的叫她做“斯特拉”,故事在重叠的时空里,穿梭着在两个女主角之间 -- 其中一个是个被男人谋杀的受害者, 而另外一个则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下呈现着。两个似乎是陌生人,但却拥有相同的记忆,也同时充满着热情和暴力。在两个叙述中,有一把中性的男人声音间断的描述着博尔赫斯的短编故事《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里启发的迷宫建筑。除了在这作品里所取用不同揭露电影里的人造性质的方式,《四季》也是充满着紧凑的气氛和有诗意的情景的。

在她最新的作品中,Video Art Manual 《视频艺术手册》,开场是一个拍着一个青年在办公室里的镜头,自信满满的解释着他将会揭开新媒体所营造出的一类新观众(就是其内容的制作人)的奥秘。后来在故事发展中有电力短路,导致没有互联网、热水、电视、手机、冰箱等,只有在那起初发表手册的男孩的桌上一部木造的鸭子电话还能用。《视频艺术手册》提及到人类生活中的厌倦和忧愁,而我们独处的时候无法避免想到的题材 -- 死亡和自身的孤独。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娱乐。带着一份幽默感,赛特观察着今天的影像制作 -- 它的销售和消费,以及它对每天生活上的影响,问着:你能否想象没有能源的明天?

凯伦·赛特利用自己的疑惑和焦虑来做作品的起点 – 人际关系所包含的疑惑和焦虑、沟通、娱乐的选择、生活和艺术中的影像制作等等。她的作品令我们想起人类基本价值观所缺乏的信念。

除了个展以外,凯伦·赛特也将会在北京和上海呈现她的剧场作品《演绎·真实·戏剧》。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