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画廊展览 > 忆城记——王受之速写作品展
忆城记——王受之速写作品展
展览城市:广东-广州
展览时间:2012-05-06 ~ 2012-06-03
展览地点:铁幕画廊
参展艺术家:王受之
主办单位:广州红专厂文化艺术机构
承办单位:铁幕画廊
开幕时间:2012-05-06 15:00
展览介绍:

当我们沉浸在城市大兴土木过程中漫天飞扬的尘雾中时,是否应该适时地回望,回望那些尘埃的来处,那些可能是我们血脉根基的源泉。王受之教授在设计史论和城市人文地理等学科领域有极深造诣,铁幕画廊邀请王教授举办这场关于广州城市回忆的作品展。

使用摄影、绘画、雕塑等媒材进行城市印记的记录,已是众多艺术家创作题材的共同指向,王受之教授向观众展示四十余件炭笔速写作品,将其脑海中的广州城记展示于世人。在其中有横跨大半世纪的古老巷陌,也有新世纪拔地而起的明星建筑,到底是谁遮蔽了谁,谁又被谁所掩盖,王教授给我们他的回忆和判断。地层层叠的考古学概念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似乎表现得并不是那么清晰明确,于是我们也能够透过王受之教授充满激情的画面,各自搭建我们对一座城市的记忆迷宫。

配合展览的开幕,铁幕画廊同期出版同名图录,希望这个展览也能够成为广州城市的一份记忆。

前言

虽然城市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对每一个人来说,一个城市总有它比较固定的记忆面貌。我出生在广州市中心,据说出生的时候家里还借住在祖父的弟弟七叔公一家,是位于杏花巷的宅子,出世之后,家人从医院直接接我回连新路81号的新宅,屋子面对着广州市政府大楼的府前路和中央公园,凤凰树好像华盖一样遮蔽着这条安静的小路,在这里我也就见证了广州从国民党政府走进共产党政府的整个过程。我心中的广州记忆面貌,之所以具有很浓厚的民国时期色彩,就是因为童年所铸。

广州的建筑一直很有特色,我想首要原因是这座城市从唐代以来一直是对外的门户,与外部事物接触频繁造成的。当全国绝大部分还在营造四合院、“四水归堂”、“一颗印”、“虎下山”这种围合形式的传统民宅的时候,骑楼已经在广州兴起了;当全国还在海禁的时候,广州却出现了十三行这样的贸易中心大街,现代建筑开始进入中国;广州领风气之先走出了民族现代化道路,出现了中山纪念堂、市政府、岭南大学这样优秀的民族现代作品;而沙面也以最完整规划、和华界完全隔开的国际租界的形式出现,它们迄今依然是认识和了解18-19世纪欧洲殖民建筑规划、设计最好的场所;广州最早形成新城市中轴线,最早出现中央公园,最早出现长堤这样繁华的西式商业滨江大道,而广州的这个发展,不是以类似某些城市推倒重来的方式建造的,而是以与传统共存共荣的方式,西关大屋、东山别墅、中线的民族现代并向发展,具备了一个现代城市最合理的发展模式。这些印象痕迹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忘却。

最近几十年来,广州大发展,轴线不断东移,城市蔓延、旧区重建,连我自出生起就居住的连新路81号也被拆毁开通成穿越府前路到解放北路的马路了。时过境迁,面目全非,但是记忆还在,默写出来,还是有一种魅力的。这就是这一批画的由来了。

有人会问我:你不喜欢新的吗?我会说:人童年记忆中的那个地方总是和自己最接近的,可能我的祖父会更加喜欢辛亥革命时代的那个广州,我的父亲更加喜欢1930年代那个广州,对于我来说,在这里给大家看到的则是属于我这一代的广州了。

王受之
2012年4月12日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