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机构展览 > 刘芯涛·李昌龙双个展
刘芯涛·李昌龙双个展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2009-09-18 ~ 2009-09-08
展览地点:墙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刘芯涛、李昌龙
主办单位:墙美术馆
展览介绍:

“让我以夜行的方式,进入黑暗。以衣锦的方式,向夜致敬,向我自己致敬。”

————刘芯涛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的都市化发展阶段。到了90年代中后期,都市题材取代了80年代的乡土绘画,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刘芯涛正是一位以都市生活为表现题材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

此次刘芯涛在墙美术馆即将举办的展览标题定为“衣锦夜行”。展览将展出他的《溃夜》系列和大型装置作品。《溃夜》是刘芯涛从2006年开始创作的,它们承载了艺术家对都市变迁的关切与特殊的都市生存体验。画面中似乎有一个隐形的夜行人在对黑夜中的都市生活片段进行不同视角的纪录。从空旷的小城街道到天安门广场,从杂乱的废弃物到溃烂的百合花,这个隐形的夜行人或静观、或窥视地向观者呈现着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都市生活场域。艺术家将一切反映繁华都市夜景的五彩色调从画面中抽离出来,取而代之的是用灰白色营造的一种单纯的、溃烂的和虚无的画面氛围,从而建构起艺术家对于都市生存体验中的欲望、焦虑、破败的质疑,这正是“溃”的意义所在。此外,艺术家在写实的油画技法中融合了水墨流淌的表现手法,絮乱而不完整的画面将都市夜景下的“溃”——颓废、衰败和溃烂表现得淋漓尽致。批评家王林先生在《无眠的暗夜中》这样评价刘芯涛的《溃夜》:“作品介于记录与记忆之间,实景与幻觉之间,描绘与表现之间,甚至是影像与绘画之间。画家在一定程度上游离于表现之外,把自己的描绘客观化——不是现实主义的客观化,而是表现主义的客观化,以便从中找到对主客体间性的合适的表达方式。”在展览中,刘芯涛将用他的装置作品还原绘画中的场面:垃圾桶被不合逻辑地置于街道中;苍白美丽的百合花与肮脏不堪的废弃物被并置在街道旁,在孤寂的路灯下糜烂;那对在画面中无处不在的热拥男女也会给作品增添一份夜景下潜藏的对原始爱欲的渴望。

“移步置景”来源于对“移步换景”一词的挪用和篡改。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照方式中,“移步换景”强调观者与场景的互动,人走景移,景随身动。遵循这种东方化的观看方式,不仅“景”将随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转变而改变,而且观看者与被看的“景”均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在“移步置景”中,“移步”同样着眼于观众的观看,同样强调观看的流动性和审美体验的瞬间性。不过,“置景”一词更突出“景”是先于观众而存在的,是艺术家主管设定的结果,是艺术家创作观念的外化。

————何桂彦

双个展中另一位艺术家李昌龙在创作风格和理念上与刘芯涛截然不同。这次在墙美术馆展出的“移步置景”展览中将呈现李昌龙的两类作品:现场搭建的类似于舞台布景的大型装置,其中还将结合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并寻求与观众的互动;另一类是他的油画作品。李昌龙用舞台布景似的语言强调“置景”的效果,突出现场感。观众可以随意进入搭建的“景”中,成为“景”的一部分。与此相似,李昌龙的绘画作品也有着强烈的摄影棚似的现场效果。画面中的人物总是被强烈的聚光所照射。蓝绿色的冷光或逆向射来,或从下向上照射,再加之人物的仰视动态,以及絮乱的笔触和大胆的冷暖色对比,使整个画面表现出一种不安、惊惧而怪异的氛围。画面中这种特殊光线和笔触的处理,有意地保留了某种非自然的、不协调的、割裂的感觉,使得人物像剪纸一般被生硬地嵌入画面的场景中。

虽然这两类作品形态各异,但却共同呈现了介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场景,它们既来源于现实,又疏离于现实。画面中的“景”并不是对现实“造景”的直观反映,而是艺术家对现实中景的一种心理篡改,其间充斥着一种现实景观与心理景观所形成的一种落差感。作为一名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李昌龙正是希望通过“置景”来营建一个另类的反映当下经验和文化体验的生存空间,它们是狂乱的、变异的、恍惚的。这样的景观既是对片段化的现实生活的再现,又与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既是视觉的,也是批判性的。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