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0-03-06 ~ 2010-03-14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杨英风
主办单位: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杨英风美术馆
展览介绍: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大器遇合——杨英风艺术展”将于2010年3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并举行学术研讨会。凡对此次研讨会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报名参加,中国美术馆将为与会者免去门票。
研讨会时间:2010年3月6日下午2:00
研讨会地点: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
研讨会与会者:雕塑专家和艺术史研究者,美术院校研究生,及参观展览的公众
报名时间:2月26日—3月5日,上午9:30—下午5:00
联系方式: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 64070320;邮箱:liwan99cn@yahoo.com.cn
联 系 人:李 万
报名者接到中国美术馆回复后,可于3月6日到中国美术馆传达室领取入场券。
研讨会专家名单:
主持:梁 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馆长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刘曦林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徐 虹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吴为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王 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丁 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吕品昌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
邹跃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主任
汉宝德 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创校校长兼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
萧琼瑞 台湾成功大学教授
梁桂嘉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周义雄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教授
吕清夫 台湾实践大学教授
杨宝华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教授
李孟玲 台湾辅仁大学生命教育中心教授
杨奉琛 台湾雕塑学会会长
杨英风艺术简介:
杨英风(1926-1997),字呦呦。生于台湾宜兰县,祖籍福建。1940年小学毕业之后从台湾到北京读中学。1943年,考取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建筑科(现国立东京艺术大学)。后因日本发生战争而在1946年回国,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1947年回到台湾,1948年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51年辍学,先后在在兰阳女子中学教美术,在台湾大学植物系任绘图员。在担任《丰年》杂志美术编辑的11年间,创作了大量的乡土版画和漫画。1953年,雕塑《骤雨》获得了“第16届台阳美术展览会”的“台阳赏”;1956年,雕塑《仰之弥高》参加巴西“圣保罗双年展”,表明了他在台湾雕塑界的异军突起。1961年,举办了第一次个展。第二年辞去了美术编辑的职务,开始专心雕塑创作。此时,台湾现代美术运动风起云涌,积极投身其间,获得了香港国际艺术沙龙展的银奖。1963年,大胆采用不锈钢材质创作,为其雕塑开辟了新的天地。后在意大利旅居3年,曾在意大利国立罗马大学雕塑系及罗马造币学校学习和进行艺术研究工作,并进入铜壁徽章雕塑的新领域。先后举办过12次个展、4次台湾画家联展、10次国际美展, 4次获奖。1960年,意气风发地回到台湾,在“生活艺术化、艺术立体化”的理念下,开拓台湾的景观雕塑事业。1965年,获得台湾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金手奖”。1970年,《凤凰来仪》出现在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不仅成为其一生中重要的代表作,而且也奠定了在台湾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1973年,《东西门》(OE门)被放置在美国纽约的华尔街上。从1977年开始,引进并推广镭射艺术,成为台湾艺术和新科技结合的模范。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完成了台湾花莲航空站、黎巴嫩贝鲁特国际公园、新加坡双林寺庭园、沙特阿拉伯国家公园、新加坡华联银行的地铁广场等重要公共空间和建筑的规划设计以及大雕塑的创作。在“魏晋美学”的影响下,以40年的努力与佛教雕刻结下不解之缘,为台湾佛教艺术的承传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2年,设立“杨英风美术馆”。1994年,成立“杨英风艺术教育基金会”。
- 2011-05-07 ~ 2011-05-15黄金定律——严超个展2011
- 2011-04-24 ~ 2011-05-29漫画一生——华君武捐赠作品展
- 2011-07-01 ~ 2011-07-10神曲——2011曾浩油画作品展
- 2011-05-14 ~ 2011-05-18写我意——陆国强艺术作品展
- 2011-05-14 ~ 2011-05-19醉翁之意·首届当代艺术邀请展
- 2011-05-08 ~ 2011-05-28年青力量第二回—艺术北京外围展
- 2011-05-15 ~ 2011-06-15求不得——刘学成混合媒体作品个展
- 2011-07-30 ~ 2011-08-10观天悟道——张国龙艺术巡展
- 2011-05-15 ~ 2011-05-24HIVE·十四重门
- 2011-06-04 ~ 2011-09-30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