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机构展览 > “易·观”——新工笔艺术展
“易·观”——新工笔艺术展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2010-09-27 ~ 2010-10-06
展览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
策 展 人:韩健
参展艺术家:陈林、陈子、高茜、杭春晖、郝量、姜吉安、李戈晔、徐华翎、肖旭、张见、曾健勇、郑庆余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美术馆、丹德力艺术中心
开幕酒会:2010-09-27 15:30
展览介绍:

2010年9月27日,“易 观”---新工笔艺术展将在我馆35层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我馆与丹德力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策展人为韩健,参加层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分别是陈林、陈子、高茜、杭春晖、郝量、姜吉安、李戈晔、徐华翎、肖旭、张见、曾健勇、郑庆余。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的主要课题。易•观”新工笔艺术展恰恰是基于这样一个学术视角,探讨工笔语言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之当下表达的可能性。“易”有《易经》、改变之意,“观”有视觉、图像、观看方式及角度之意。“易•观”含有用东方的方式观看,以及以新的视角观看东方文化之发展。

相对于文人画更为抽象的笔墨表现,作为唐宋时期的主流绘画形式,工笔画因为其线条与渲染相结合的写实性语言,赋予了传统水墨所特有的现实表现能力。但由于受到元之后文人阶层的主流审美的影响,工笔绘画渐渐由于程式化的制作而被文化边缘化。同时由于处于主流的文人水墨画注重笔墨的精神传达而轻视绘画对现实的表现,使得中国画在18世纪末时,渐渐发展成为一种程式化的水墨符号。但是这种超验性的绘画理想因为受到18世纪中后期西方文化的持续冲击而趋向“不自信”,在文化态度上渐渐由“西体中用、中体西用”转化为“弃旧趋新”,就像胡适在《非留学篇》中所说的: “此新文明之势力,方挟风鼓浪,蔽夭而来,叩吾关而窥吾室。以吾数千年之旧文明当之,乃如败叶之遇疾风,无往而不败。”因此在二十世纪之初,出现了“以西方造型观改造中国文人笔墨”的中国画变革思路,而这种探索也基本奠定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的主体面貌。但是由于水墨语言自身的技术特点,在使得其对西方造型观的融合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纵观传统,中国画所特有的审美范式其实是构建在笔、墨之间的微妙变化上,这种精神表达的内在需求通过艺术家对笔、墨、纸张的物质体验,转化为一种东方所特有的视觉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心手合一”是实现这一表现的基本前提,而中国画的审美恰恰是建立在这种东方所特有的笔墨手感之上。

然而作为中国画体系中重要的发展阶段,工笔绘画具有中国特点的具象表达,在本质上与外来写实主义具有同样的语言特征,与西方造型观更易结合。新工笔试图将东方的审美方式与西方的绘画因素相融合,继而形成中国画现代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本次展览正是试图从这一个视角探讨中国画现代转型的另一种可能性。

韩健
2010年4月28日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