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机构展览 > 水墨观照——吴松个人作品展
水墨观照——吴松个人作品展
展览城市:重庆-重庆
展览时间:2010-10-16 ~ 2010-10-21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新校区
参展艺术家:吴松
展览介绍:

名为“当代情境中的水墨观照/吴松个人作品展”,作为四川美术学院建校70周年校庆系列展之一,于2010年10月16日在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新校区艺术家工作室三楼B2-15,B2-16展厅举办,展览主要展出了吴松2010年以来创作的约20幅作品。

展览自述

我从1993年开始“花鸟日记系列”的创作,2008年开始“人体日记系列”的创作.之后以此为题,分别在德国99画廊举办个展(2007.10),在四川美术学院画廊举办“研究生课程个案解读——以水墨元素为特征的人体绘画/吴松师生作品展”(2008.4),在意大利阿普利亚(APRILIA)市举办 “来自中国的前卫/与曼祖(MANZU)对话/吴松、宋刚水墨双人展(意大利阿普利亚APRILIA市政府主办,2010.1)。

本次展览的“日记”系列,内容以人体为主,含及花鸟、山水、动物﹑汉字的组合。作品以布面、宣纸、水墨等综合材料组成。作品将人体、花鸟、山水、动物﹑汉字等元素聚合在一起,表现当代社会中人与生活周遭所发生的关系,其诸种视觉元素的陈示、比较和转换,营造出一种个人化、日常化和禅意的美学殊相,并通过视觉取材的日常化、经典性来开启经典与当代日常生活的联带之锁。

这些作品有明显的中国元素和符号,它由许多幅完整的作品分解和重构而成,这个过程先是有设计的,但随着创作过程的展开,便形成一种随机的文化行为,于是原来作品的视觉和心理的真实感被一种新的文化过程赋予了新的视觉真实,并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性格和视觉形态,这种性格和形态更开放和国际化。视觉上更铺张,形态上也更扩张。

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极为连贯和封闭的过程,是在一种自我精神上的真实和对作品想象的交互间来进行的,创作的动作即是破坏又在创造,充满着毁灭的颤栗与新生的快感。在想象与真实的氛围中,作者与作品的交流和对话既是有攻击性又好似在喃喃自语,是一种高度自我或者是忘我的状态:即我的本体﹑我的作品和创作的动作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作者在创作之前一定是要清理好情绪,清理好创作空间和场地,像古代禅师坐禅前要净身一样,在集中精力和消除杂念之中,创作的灵感便会脱颖而出,灵魂猛然出窍。

作品中的水墨元素,其图像的来源是经过选择的,由于图像的重构,在新作品中,它即是图像原来的意义,又是一种新的符号,它在中国传统水墨的经典性,包括题材和程式,都已经与日常生活的随意性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动作感缠合在一起了,它的精神形态在现代主义的经典性与后现代主义的大众化间徘徊,反映了中国人当代特有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态。

从精英和经典的意义而言,作者以其艺术世界之“王”的角度,来与那些事物进行神秘的谈话,他任意和精心地创造它的山川、河流、花、鸟、动物,以及人类自我的对照物---人体本身,通过图像的并置,作者又在消解这些图像的主体性,便其更平面化,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关系,表现为一种思考与不思考之间的视觉记录,即日记。

“长期以来,我从事综合绘画与综合媒介的创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一种纷繁复杂与激荡的思想与实践中前行。一路过来,艺术的理想,对生命、对人与自然这些终极命题的关注,一直通过我的作品,通过许多的细碎对象表现出来。从形态学而言,传统艺术的当代化是我的重要命题,并对相关各种语言的复杂关系进行有效的把握,即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学语言的创造。”从艺术形式而言,我的作品的“多介质多样式及其综合性,表明我的不认同艺术形式的线性逻辑的单一法则,是艺术的自由主义者,因而很难用标签主义式的批评去界定它;我的技术立场来源于二十余年的艺术实践与精神探讨,因而自然地体现在作品的品质上,我想这已不仅是对个人艺术历程的正视。”摘自《‘中国制造’与‘世界制造’与阿克力•伯力托•奥力瓦(ACHILLE BONITTO OLIVA)访谈对话之二》/《画刊》2007,5期。

吴松
2010.9.25于四川美院虎溪湖畔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