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坤阳:王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
王 林:谢谢!
苏坤阳:我们都知道,在艺术节与策展人之间是一个相互选择的关系,特别像798艺术节这样大型的艺术活动更是如此。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同本次798艺术节形成这样的相互关系?
王 林: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邀请了我。艺术节与策展人之间的相互选择是一个前后关系。作为一个艺术社区要办周期性的活动,他们肯定要选择策展人、策划者。他们选择谁,是他们的一种考量。我接到他们的邀请,就我的想法来说, 798是一个平台。当然这个平台现在很热闹,很红火,可以说是一个当代艺术的秀场或卖场。主办单位从艺术市场、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希望艺术节办得热热闹闹,吸引更多的人气,这无可非议。但是我参与这个事情,是这样看的,我觉得798是一个来之不易的艺术社区,很多前卫艺术家在这儿聚集,然后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京闹市区保留了这么一块当代艺术的飞地,同时也把具有包豪斯风格的历史建筑保存了下来,成为北京市的文化景观,这是很多艺术家奋斗的结果。
对798艺术节而言,我作为一个批评家、一个策展人,参与这样的活动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和学术目的。798有很多学术性画廊,也在做很多当代艺术的学术性展览。学术性画廊肯定要进行商业运作,但它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对艺术家历史地位的推出而进行的,所以和艺术批评的着眼点有重合的地方。每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应该也可以有学术性比较强的活动。除策划艺术节的其他活动外,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主题展览。主题展可以做成一个有水平、有品质的学术展览,这是我接受798艺术节邀请去做总策展人的原因。在我们和管理办公室的合作中,从展览主题到艺术家的选择,他们很尊重我的意见。而且这个展览没有商业要求,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活动。起码到采访之日我还觉得可以在艺术节平台上,通过主题展来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最新创作成果,并且通过策展的批评意识,来提炼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从而保持一种实验精神和开放的态度。
苏坤阳:是啊,798艺术区作为中国最大的艺术区,在商业方面运作的很成功,但也很需要学术性的支持。
王 林:798艺术区在商业上的操作无可厚非,当代艺术要进入市场就有商业操作。当然,我们可以对商业操作本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建立合理的市场规则啊,和国际接轨啊,以及应该使规则透明化、公开化等等。就展览而言,我的想法呢,它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争取学术活动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和空间,来推动当代艺术的学术发展。
当代艺术包含着否定性的思维方式
苏坤阳:您策划的这次“艺术不是什么”主题展览展和您以往策划的大型展览有一些不同,也和以往或现在正在发生的许多大型展览有很大的区别。感觉有一种艺术的游戏性与语言的逻辑思辨性在里面,缺少了那种对艺术展览的规范性、宏大的、历史性特征的探讨。您是从怎样的角度策划本次展览的?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 林:我做展览,主要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去年的宋庄艺术节的“底层人文”展。从一个具体范畴,从“底层”来关注当代艺术的呈现。这次展览题为“艺术不是什么”,就策展思路来说,还是比较连贯的。“底层人文”展主要是针对当代艺术的小圈子活动,所谓美术江湖。这样一个状态,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的,希望当代艺术有更广泛的视野和真正的人文关怀。而今年我做“艺术不是什么”展,有两个基本的出发点:
第一,在中国,艺术太是什么了,太是资本、太是权利、太是江湖、太是利益了。所以呢,要让艺术从这样一种惯性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利益关系中突破出来。 “艺术不是什么”,也就是说艺术可以不是这些东西,可以是另外的东西。
第二,当代艺术不是对生活、对时代的简单反映,不是对当代文化的表面呈现。从精神、文化方面讲,当代艺术是一种揭示,它要去揭示意识形态、文化工业、大众文化和流行艺术等等主流话语及其背后的真实。这样,当代艺术创作必然具有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否定性思维。看到了表象,但不能随波逐流去认同,艺术要去揭示它,要去反思它,这就是当代艺术的精神价值。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当代艺术呈现了人类精神的需要,也就是精神个性需要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升华、不断的丰富,不能停留在既定的被给予的生活之中,展览是想从这样一个角度提出问题。
作为一个展览,策展人的思路只是一个倾向,一个范畴。艺术家在与这样一个范畴和倾向碰撞时,要做什么作品,是自己的事情。艺术家和批评家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激发的关系。我邀请艺术家,是因为感觉到他的创作、他的作品有某种因素和我沟通。就展览来说,题目是开放性的,没有去说艺术是什么。在今天,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很难说,但起码还可以说“艺术不是什么”。比如艺不是恐怖行为,有人说拉登9·11之所为是最大的行为艺术,我坚决不同意,艺术还是有它的最后边界,它不能是对人,对人类的有意伤害,不能是对生命的有意伤害与谋杀。所以恐怖行为不是艺术。
这次展览的前言,我请艺术家来写,请网友来写,也请参观者来写。作为策展人我不写,让大家来发表艺术不是什么或者是什么的看法。在众多的看法里面,参观者个人自会感悟到对当代艺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