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从架上到非架上
从架上到非架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18

:应该是这样,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在西方后面。比如,即便在大众艺术的层面,我们现在还拍不出《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哈利波特》、《变形金刚》等作品,只能模仿,且模仿层次较低。现在的动画比三十年前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还差。这固然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作为搞批评、搞理论的人应该具有未来眼光,在不太长的时间赶上西方。我始终认为中国人的艺术底蕴相当不错,中国人的艺术想象力即便不比欧美人强,至少也不亚于他们。在艺术载体方面,中国人也应当有所贡献。除了艺术界自身的努力,整个文化系统,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如果在未来二十年里有飞速发展,我想可能会有一些我们所期待的东西出现。

库:新的艺术媒介也就是语言方式的改变或更多层面出现,对艺术本身有没有新的意义?

:新的媒体会沿用一些概念,但是我们对艺术,以前有一些定义,比如教科书上的定义,它形成了固定的内核和内涵,由于新的媒介表述方式的出现,这个内核会破裂,内涵会扩大,至于将来的艺术会发展到什么地步,还很难想象。

库:新媒体艺术中,中国艺术家和西方的艺术家在思路上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彭:西方有一个特别值得国人推崇的品格就是我行我素,强调自我。中国带有很强烈的群体色彩。比如说798和宋庄的艺术,表面上看丰富多彩,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娘养的,都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那里现成地挪用过来的艺术思想和观念,独特的作品和杰出人物少。当然西方的杰出人物也不多,很多被顶礼膜拜的权威的人物,我也不觉得怎么样,无非是他们的宣传比较充分,材料比较高档,载体比较先进。从艺术想象力上讲,我们国内一些年轻艺术家都挺不错。只是他们需要更独立一些。中国的艺术家好像很张扬、出格,这同独立的品格有区别。艺术不在于无所不为甚至无恶不作,在于富有智慧,富有同情心。

库:艺术的界限已经突破原有的意义,很多跨界的艺术形式凸显,那就很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复合型或者是跨学科的艺术家。

:应该是这样。我们以前把“艺术”弄得纯而又纯,而且有界限分明的领地。艺术犹如一个殖民者,不断地扩张自己的领地,把一些非艺术的领域变成自己的版图。这种扩张无止境,它可能会涵盖文化的各个方面。

库:您认同这种“扩张”形式吗?

彭:我认同,但在认同的同时,它首先应该是艺术的,它始终是主体,然后才是别的。不是主体也就非艺术,或者它不是我们现在的思维能够接受的“艺术”。“艺术”必须作为这个词组里的中心词汇。

库:艺术语言拓展之后,或者说殖民之后我们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

彭:很难说,因为它们还没有出现,要举一个例子我才能说。

:现在艺术之外的如医学方面,可以利用医学X片跟艺术做一种结合,做另一种形式的展览。从行业上来说,就是身份的置换和行业的交叉。

 

彭:对。我觉得艺术可以渗透到你所说的类似及更宽泛领域,在这种结合中,会出现你刚才提到的反串现象。当非艺术家反串时,他就是艺术家,作品就是艺术作品。即将自己的专业作为辅助手段或切入点,直奔艺术,其作品就是艺术的。我们更多地是会关注一些领域里采用的艺术手法。比如说每次看中国的卫星升空,我们新造成的战斗机或者是民航飞机时,我觉得造型很糟糕,其设计往往俗不可耐。国外的一些航天飞机何等简洁、流畅、单纯,你看到就有一种美的享受。我们的神六、神五,造型不好看,国产飞机设计,用色很俗气,形状不大方,甚至都担心它飞不上去。作为代表时代最顶尖的一种艺术形态,属于精英艺术的范畴。精英和非精英两者之间会慢慢地呼应,这是艺术家的一项责任。

当架上和非架上并驾齐驱时,它们之间会不会有互相影响?

彭:会有,架上艺术往往比较优雅,耐看,更永久。很多从事架上艺术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长久地流传;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往往比较短暂,有点像新闻摄影、新闻报道与小说、散文的关系。一个经得起推敲和咀嚼,可以维持多少年;另外一种具有短期效应,这种效应比较强烈和刺激。

库:那非架上是不是有些更倾向于流行文化?

彭:对,非架上容易和流行文化混淆,被视为流行文化。非架上艺术应该去影响流行文化,同时要划清和流行文化的界限。它要引导流行文化,走在流行文化的前面而避免与其混为一谈。毫无疑问,流行文化肯定会把非架上艺术作为自己模仿、借鉴的对象。

库:您怎么看国内的新媒体艺术?

彭:总的来讲:第一、粗糙;第二、缺乏创意。

我参观去年的上海双年展时,觉得影像作品放在那里很不适合。双年展上有几十个影像作品,那意味着要参观展览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看完,而看展览充其量也就是半天。影像艺术在展览馆呈现不恰当,应该寻找一种新的比如家庭巡回展览的方式,把光盘送到各个应该看的人家里去,再者即使把光盘送到家里也未必有时间看。总而言之,现在影像艺术传播的方式还没有找到一种贴切的路子。不知道你面对这些影像展览的时候,会不会有同样的困惑?

库:也会有的,通常看不完一个小片子。

彭:其实在很多展览上面的评委都没有把他们应该评议的那些作品看完。

库:只是一个大概。

彭:往往是因为作者有名,至于拍了什么东西不甚了了。

库:挺不严谨的。

彭:这是一个粗糙的时代,一个匆匆忙忙的时代。

库:请您谈谈认为现在我们国内做得比较出色的艺术家如汪建伟、张培力或者杨福东、邱志杰、张小涛等等这些艺术家的作品?

彭:你提到的这几个都是很优秀、智商很高的人物。

我关注邱志杰稍多一点,他是一个特别杰出的青年艺术家。他的影像我没有完整地看过,对他的装置更感兴趣。比如说他做成像碑一样的那件作品,就非常优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杰作。他把各个时代中国的标语口号刻在水泥碑上,又把这些碑面对面地粘合在一块,形成一个无字碑,文字被封到里面,六个面都看不出。他不仅仅从事创作,文章也写得很漂亮,既能策展,又能活动,是一个通才。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彭德,新媒体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