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兵马俑到798的距离
兵马俑到798的距离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期:2009-10-21

兵马俑到798的距离

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生存轨迹。他们本生长于拥有自己文化的土壤,远离市场,可是为了追随那个能带来名和利的方向,北京的798和宋庄成为了他们的圣地,而身边的文化则逐渐成了装裱甚至负累。

一条瘦长的台阶从展厅里蜿蜒出来,形成一个环形再流入展厅——模仿着机场行李提取处的传送带。“传送带”上摆放着十几个打开的黑色行李箱,里边分别盛放着十年来在西安举办过的当代艺术展的现场照片;“传送带”另一侧是一个粉红色的充气装置作品,制作成人类胃口的形状,这属于某次西安本土展览的遗产。旁边的楼上悬挂着口号“一个又软,又硬,天天生产艺见的流动群落”。

这是北京宋庄艺术区安静的一隅。第五届宋庄艺术节以“群落!群落!”作为主题,邀请西安、青岛、昆明等地的艺术家群落参展。艺术节试图借此使中国自由艺术家群落由早期的流浪状态向落地生根转变。作为总召集人,著名当代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解释了展览的示范性企图,“90年代初,自由艺术家被驱赶、流浪,不能展览。宋庄已提供了一个样本,艺术家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与当地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状态。”——策划人和艺术家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展示出艺术家可以为一个地区提供的能量,从而使政府给艺术家以宽容、支持和理解。

从钟楼到变形金刚

岳路平跳上传送带,指着一幅幅展览照片如数家珍,“这是一个瑞士艺术家到西安做驻地访问的时候拍的,那个是我和张楚一起做的一个展览,那边那个是早期的一个行为艺术家的展览,让过路人把墨汁、醋、酒什么的都混合起来,艺术家必须喝下去……”岳路平是本次西安群落的策展人,也是活跃西安当代艺术圈十年的“元老”,虽然他只有34岁。

岳路平在传送带的一端向展厅走去,脚下的照片也是西安当代艺术十年的脉络——从极端的身体行为实验逐渐转为温和与国际化。他从传送带上蹦下来,迎面是一个四肢着地的猛兽,只是相貌被置换成为孔子,下面的标示牌上写着:吼子。“会叫的孔子。”岳路平笑笑说,这是他自己的作品。作品中包含着诸多隐喻:中国本土文化的重新发声或者中国在崛起中带给世界的危险感觉。装置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展厅,摆放着西安艺术家们当下的作品。

展览空间被岳路平特意做了区划,取名为“变”和“艺术家+家”。这是两组似乎截然对立的作品形态,反映着两代西安艺术家的分野。

“变”意味着与传统割裂,这个版块中有一组拼贴而成的作品《相似之妙》,由十数张照片组成,照片中的人物原本为姚明,经过逐渐PS,在最后的图像中已经成为了李宇春微笑的脸庞。创作者席红哲两年前刚从西安美院毕业,“这来源于网友自己的制作。我现在的作品基本上都来源于网络的现成品,我再进行转化和改造。”他代表着一批生于80年代艺术家的思路,利用网络和数码技术拼贴出有趣的和具有时代感的图像,彻底消解了重大的意义。《相似之妙》的旁边,充满了类似的作品:有调侃而古怪的世界新闻联播,也有充满梦幻气质的观念摄影,还有举重若轻的小幻想——将西安钟楼经过几次折叠成为变形金刚。

“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大多都与网络有关,与西安本身的文化毫无关系,他们没有这个负担。”策展人岳路平指着另一侧说,“所以我特意做了这样的对比”。那些充满网络气息的作品隔壁,是“艺术家+家”版块。这里有明显的厚重气息:面貌稍作修改的铜铸狮子,充满古典花纹的透明盾牌,如兵马俑般站立一处的人体模型……这些作品的主人大多35至40岁,出生并一直居住于西安,甚至有人就工作在兵马俑和汉阳陵博物馆。“他们的作品和西安本土、和西安古典文化,是自然的滋养关系。”岳路平说,他们来到北京之后不几天就急着回到西安,北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本营,但他们并不感到舒适。而同行的年轻艺术家更愿意多在北京停留。“我对北京倒没有仰视,是好奇吧。”生于1985年的女艺术家苏丹一边不停用手机拍照一边笑着说道。

关键字:798,兵马俑,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