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第41届巴塞尔艺博会于6月16日正式开幕,六大洲26个国家的300多家画廊汇聚在此,展示超过2500位艺术家的作品。Art Statements,Art Feature,Art Unlimited,Art Public等艺术项目各具特色,无愧为艺术界最受期待的盛宴。99艺术网第一时间独家专访了刚从这场视觉盛宴归来的策展人顾振清。
99艺术网:首先请顾老师跟我们分享下您今年去看艺术巴塞尔的整体感受?
顾振清:艺术巴塞尔仍然是属于艺术市场的最高平台,去巴塞尔展出的画廊,可以说没有不卖的,除了一些新画廊进去可能销售不是特别理想以外,很多资深画廊都把巴塞尔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重要的市场销售窗口。我特别高兴的是看到皮力的Boers-Li画廊参加“艺术宣言”部分的展出,维他命空间在“艺术画廊”的展出;也同样看到跟中国有关的两个重要画廊麦勒画廊和香格纳画廊的展出,他们展出的绝大部分是中国艺术家。另外,佩斯和常青画廊也展出了个别的中国艺术家。总的来说,带有中国背景的画廊,参与者比以前要少一些,可是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维他命空间和Boers-Li画廊是连续三年进入巴塞尔,这三年连续在巴塞尔站住脚,以后能不能站住脚不知道,因为巴塞尔的画廊筛选不是严格,而是严厉。所以不管怎么样,这两个画廊作为中国艺术的民族企业,能够跟国际数一数二的大画廊,销售和产值都是过亿的大画廊并列于世界最高平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耀和声誉。在这里就不列举进过巴塞尔,而又被踢出去的画廊,如果搜索的话会有一串名单,这是这次我在巴塞尔非常重要的感想。我们在国内容易把一些细枝末梢的工作放大,看得很重要,而在国际平台上为中国当代艺术争得一席之地,争得发言权,争得市场的国内从业者的努力却往往看不到,这方面我觉得是不够的。因为来巴塞尔所面对的是成千上万,世界上最顶级,最高层的藏家和机构,比你在798,在上海,在日本、韩国等等的地方都要多得多,巴塞尔是一个云端的市场,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家,中国的艺术机构能够打进去非常不容易。
从艺术家来看的话,我觉得也是值得重视的。因为进去的艺术家,实在是不多。除了乌斯麦勒画廊、香格纳画廊、维他命画廊集中展出的中国艺术家外,我看到Acquavella画廊展出曾梵志的作品一件;常青画廊展出孙原的作品一件,陈箴的作品一件;佩斯画廊展出张洹的作品一件,张晓刚的作品一件;在纽约的画廊看到了刘野的小作品一件,在日本的小山画廊好像看到韦嘉的作品一件。
这次还看了一些外围展,包括Liste外围展,SCOPE外围展,还有一个叫Solo Project的外围展,水平也都不差,其中Liste学术性最强。当然是要比艺术巴塞尔弱一些。在这种展览里头,我们也大量看到欧洲的年轻艺术家和中国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声音,尤其是SCOPE外围展,中国的艺术家比较多一点。SCOPE是一个商业性的博览会,是跟巴塞尔同时举办的,Liste是一个非常资深的巴塞尔外围展,等于是巴塞尔青年博览会的一个概念,后来不是有王一涵在做青年艺术家项目“GREEN”,可这时Liste已经有十几年了历史了,一直质量还不错。今年我们国内有站台·中国画廊第一次打入到Liste,但是很可惜,我那天跑错方向没找着展区,没看着。
像Liste这些都是当地比较重要的一些卫星展。据说巴塞尔有一些门径和入口,比如你参加Liste几年后,都有可能被巴塞尔的评委团队所认可或者是认知,所以今年站台·中国介入Liste,可能是想通过敲门这种方式,借Liste之门径迂回进入艺术巴塞尔。但其实有时候你直接报名参加艺术巴塞尔的展览,也是可以批的,这种竞入的可能性也是蛮大的。可能必须要报一个特殊的方案,不是很商业的方案;进去以后,你就得表现很出色,用学术来陪榜商业,两年下来有可能会得到主展的入场券,像皮力的Boers-Li画廊经过两年的Art Premiere才进入到现在的环节。在这里边,我们发现画廊业主的英文能力,策展的眼光,还有策展的水准,都是有相当的关系。急功近利了不行,有可能露出过渡商业的尾巴被人家挥刀斩断;你做砸了也不行,感觉没有自己的口味;你做得太“二手”的也不行,因为如果没有“一手”的艺术家代理和推出,经常把一些聪明的艺术家,出名的艺术家直接从别的画廊借过来做,容易和其他画廊发生冲突,这个也会被人斩断;还有一种就是你报的方案和拿出去的展品名不副实,也会被人家斩断。
99艺术网:亚洲的画廊除了中国,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展出的比重是怎样的呢?
顾振清:这个我没有办法去列举,韩国画廊和日本画廊参加巴塞尔的历史比较长,所以应该至少有两三家以上,韩国不会太多,日本要稍微多出一两家。
巴塞尔为艺术“让路”
99艺术网:今年的巴塞尔在作品方面有没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或者趋势?
顾振清:从作品方面来看,当代艺术一直呈越来越拓展的势头。十年前的巴塞尔,“艺术画廊”的两层展区,其中楼下展区有很多属于现代艺术大师的,但是现在现代艺术逐步在缩水,展区的面积在缩小;而当代艺术一直在拓展,到了二楼展区就几乎看不到现代艺术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当代艺术。我这里指的现代艺术包括像毕加索、莫迪·里阿尼这些大师的作品,而现在绝大多数是“二战”以后的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
至于当代艺术的作品方面,其实博览会永远是兼容并貌的,并没有说今年Video盛行或者绘画盛行,还是照片盛行?不是这样子的,因为巴塞尔本来分区就分得很完整。比如说“艺术无极限”这个区,主要是主题展,就是每个被邀请的画廊或者画廊报的一个好的方案展出,而且这种展出前几年被称为已赶超威尼斯双年展。为什么?因为作品都很有尺度和规模,在巴塞尔展场外面的广场的“Art Public”计划,可以放在门外展示作品。这次有一个很厉害的作品,把巴塞尔博览会门口的钟表复制出一个巨大幕布的喷图,这把整个艺术巴塞尔的正门都给挡上了,所有人必须走后门,走侧门,所以开幕式的时候我们找不到正门,正门被一个巨幕的钟表挡住了。艺术巴塞尔也是比较有气度,宁肯损失正门和路口处的很多便利,宁愿“让路”,也要让艺术家能够完成这个作品,说明巴塞尔对艺术作品的尊重。
而谈到欧美的作品,在于考验你对欧美美术史的理解有多深。因为这基本上是一个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延续,他们的作品在平面上,或者在雕塑上的努力,有很多线索跟历史有关,所以这是一个美术史的自我逻辑一直鼓舞艺术家,不断地延续他们的创作。或者说是有一个欧美人的哲学与文化背景逻辑,艺术家创作的思维方式会有一个逻辑脉络下来,所以你如果看懂他们的逻辑,艺术家和艺术家的关系就很容易连续上。但我们看亚洲或其它地方,包括一部分拉美,普遍较受现实的影响:社会现实、政治现实、文化现实的影响。受欧美艺术史的影响也有一些,但是自身美术史的自我逻辑,一直是不断地被打断和割断当中,所以我觉得亚太地区的当代艺术,真的在文化逻辑的积累上还难以跟欧美来抗衡。你看我们的很多作品,真的是通俗易懂,一看就看明白。说这个作品是跟城市发展有关,跟拆迁有关,跟布什或者是拉登有关,或者跟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有关,所以我觉得亚太地区第三世界的作品更多地是受生活现实的影响,艺术家从这里边得到感悟和刺激来创作。而欧美的作品,很多实际上是受美术史和他们文化哲学的影响,一直在往前推演,当然也有受文学史的影响,但绝对不是一个压倒性的主流。但也有一部分艺术家在这两者之间,是东欧的艺术家和拉美的艺术家,他们有一些欧洲,欧美的传统,又有一些现实的巨大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精神的冲击,所以这部分作品也比较引人入胜。如果光看欧美作品,有的时候进去一个画廊,你发现没有一张画是你喜欢的,全是枯燥的抽象绘画,而且简单地要命。如果没有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底子根本进不去,就感觉索然无味,其实错了,是因为你太缺乏对抽象绘画,对欧洲语言哲学的积累了。所以现在我觉得我们国内的艺术圈要对欧美艺术史、当代史的学习和补课还是蛮重要的,虽然我们可以对它有一些观念的问题,可以置之不理,但是这些问题,你如果缺乏认知是不对的。你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一定要认识它,知道它,这是我的一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