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220cm×15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王音
王音的绘画作品,如同散文诗,神形兼备,需慢慢品味、咀嚼。平静、淡雅的画面之中似乎隐含着即将走出的萌动心绪。无论是风景人物题材,还是为纪念时代集体记忆而作的《肖像》系列,画面中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怀旧的香气与静谧的芬芳,艺术家独辟蹊径,于平淡之处折射出灵魂深处的隐喻,看似寻常的生活片段或场景,流淌着一股潺潺不息的生命涓流,其中呈现出的时间感与空间感缠绵交错,极富象征意义。
商报:您最近的绘画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王音:我致力于描述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希望能够带来某些新的收获,而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流露的过程,主要由创作的兴趣决定,顺其自然、随性而为。
商报:您的水粉《肖像》系列作品,是对36位上世纪60年代苏联知识分子进行画像,并将画面做旧,处理成逐渐剥落的感觉。
王音:我认为,这样的画面处理能够比较恰当地体现当时创作的某种情绪。当然,这也与我早年所接受的“苏式”教育有关,艺术创作与其他人类社会活动一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围因素的共同影响,该作品系列是经过创新的传统苏联绘画方式创作而成。
商报:您是如何对苏联绘画方式进行创新的?
王音:我通过将早年学院期间被广泛用于绘画的水粉颜料作为创作手段,在塑料涂层上进行绘画。水粉与塑料涂层的各自材质特性,导致两种介质不能很好地互相融合与衔接,并产生一种自然的剥落。同时,这种剥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继续下去。至于最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具有未知性。可以说,这种时间的延续也同时构成了整个创作的一部分。
商报:您的很多作品都涉及“时间”与“空间”的主题,其中有哪些象征意义?
王音:我个人对“记忆”与“观照”之类的主题比较感兴趣,例如《自画像》系列作品中,将作为美术教育基础训练的石膏像融入重新审视,从而拉近与观者的距离。
商报:作为中国现代绘画发展各个阶段的亲历者与见证人,您也是在早期苏联绘画艺术风格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而目前很多中国艺术家认为“苏式”绘画流派与当代绘画精神格格不入,您如何看待苏联绘画元素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王音:苏联绘画对我个人以及当时整个时代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客观地说,苏联绘画艺术风格至今对我仍产生着影响,通过“苏式”绘画手法可以更好地将我的生存状态充分展示出来。
商报:您近几年的诸多绘画作品,其题目都被定义为《无题》,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音:我认为题目对于作品的阐释作用不大,题目的确会起到暗示主题的作用,但也会限制思想表达与情感流露,有时甚至难以言传个中要义。
商报:据了解,您在中央戏剧学院求学期间主攻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在戏剧学院接受的舞美教育是否对您后来的绘画风格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音:是的,不仅所学专业会对我的绘画风格产生影响,生活经历也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比如时代变化、人际交往以及个人教育背景与文化修养。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我倾向于朴素风格,舞台剧创作是一种集体劳动成果的结晶,需要考虑导演创作意向等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架上绘画则是个人化的主观体验。
商报:艺术品是技术与观念的完美结合,您如何看待自己绘画作品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世界?
王音: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是思想精神与内在情感的再现,涉及到创作者学识、兴趣的范畴,同时我的绘画作品中也涉猎曾对上世纪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文化、历史事件的思考。
王音:1964年生于山东济南,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
个展
2009年《王音2009》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06年《王音2006》 空白空间(北京)
2003年《记忆的深渊——王音 1993-2003》何香凝美术馆(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