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浩作品
6月2日,中国最早的艺博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将迎来首次以艺术家为参展对象的夏季艺术品交易大会。凭着广州艺博会的办展历史、经验和规模,吸引是众多的名家作品参展,刘大为、孙其峰、杨之光、霍阳春、贾又福、何家英、吕云所、郭明堂、白云乡、周彦生、丁德源、张文浩等实力名家作品届时将让您大饱眼福,以名家云集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被誉为江南书画界的“隐士”的张文浩老先生的参展,更是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展会开幕前夕,记者特别采访了张文浩老师。
艺术是一门放松术
记者:张老师,您从艺50多年以来,一直默默的钻研书画艺术,从来不张扬宣传自己,一度被誉为江南书画界的“隐士”,您参加今年的广州艺博会夏季交易会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参加同类的艺术博览会,参展的初衷是什么呢?
张文浩老师:中国书画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而且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样式。我们每一个书画工作者都有着传承、发扬中国书画精髓不可推卸的职责,为中华文明屹立于人类文明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一大批老艺术家习书画,办个展,出作品集,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老年化社会中“老有所乐”问题有了新的内涵,精神文明建设硕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吹来了清新的春风。
本届艺博会组委会运作能力强,展览主题明确,参展书画家整体水平高,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样高档次的展览,展示自己几十年来研习的书画作品。我的作品不时髦,也没追求什么主义,只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人生观的一种表达。而正是这种朴实的描述与表达,传达给人们一个讯号:艺术是一门放松术,而非紧张术。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生活状态下,大多数人的情绪是紧张的,不知如何放松。其实人放松了,就是一种美。一个让观者放松的书画家,就是美的歌颂者。
画家的孤独是主动
记者:您几十年来的“隐士”生涯对您目前取得如此高深的艺术造诣有什么样的关联或者说影响呢?
张文浩老师: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不是与人情世故完全隔绝的。准确地说,是选择了一种行走在江湖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孤独却安宁,寂寞而充实,更重要的是,带给我静观的悠然。书画的研习与创作,本身就需要潜下心来,独守一份孤独。
画家的孤独是主动的,是故意避开世俗的干扰以静心创作。而我认为从孤独抵达共享共鸣,也只有通过独自追求、自我奉献,才能丰富和充实,共享共鸣,一件好作品本身也许不是不朽的,但表现在里头的思想若能不朽,则它无疑地会续存一段很长的时间。
艺术一旦强调“模式”、“样板”和“标准”,就会走入绝境。画家这种孤独的特立独行,同科学家的学术探索,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与时俗常常格格不入,显出异于常理常法的独自乖戾,希望人们能理解和包容看似高傲、孤僻的这群人。
选择并喜爱书画事业的人也许就将与贫穷相伴,但却拥有不凡的艺术宝藏,终会在孤独的探索书画道路上找到知音,而永不孤独!
艺术价值不一定完全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记者:在艺术市场日益火爆的今天,很多艺术家都在追名逐利,您却大隐于市,您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是艺术圈的另类或者被人家视为是另类呢?
张文浩老师:另类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另类,一个成功的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必须具有前瞻性,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就必定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被人们认可。艺术价值不一定完全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更应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承担更多的职责。
艺术走向市场是个必然的趋势,但不是最终目的。艺术市场日益火爆有很多客观因素,我们更应以平常心去对待。书画事业工作者更应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艺术的自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意义,也承担着高尚的社会责任,艺术家应该以丰富而坚定的知识学养、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造精神和艺术理想从事艺术创作,以浩然正气和阳刚情志营造中国当代艺术的正大气象,有意识地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优秀传统。对待艺术不仅要有一颗真诚、执着的心,而且要具有清醒的头脑——“学艺之道,执迷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