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非主流画家
“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
画家赵士英是吴冠中的得意门生,曾多次陪同吴冠中参加活动,谈艺论画,挥毫泼墨。忆及恩师为人为文的点点滴滴,年逾古稀的赵士英泣不成声。
2003年,在一次体检中,吴冠中被检查出肝癌,然而性格坚毅的他从未向外界透露。“春节时,他还召集我们几个弟子去他家中小坐。”赵士英说,“今年3月,先生还到我家中选画;6月4日,我打电话询问他的病情,他还很健谈,没想到这个电话竟成永诀。”
吴先生很关心生活境遇艰难的非主流画家。他曾经去宋庄画家村看望,不吃皇粮靠作品生存的北漂艺人的现状令他心痛。798艺术区他也常去。
吴冠中非常崇拜鲁迅,认为鲁迅是他精神上的父亲,那就是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我讲过很狂的话,齐白石是大画家,我说过"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尽管不好比,但我觉得齐白石少几个对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但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吴冠中曾说。
2007年,吴冠中“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等言论激起轩然大波。“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他尖锐地批评道。
“国家不需要花钱去养画家,从美国到俄罗斯,全世界没有养画家的,我们花那么多钱来养画家,养出来还可以,要是养不出来呢?”吴冠中指出,当下很多画家千方百计进入美协,获得一个头衔,再把画价炒上去。
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社会不养诗人、画家,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波动成长不起来。“我90岁了,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总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吴冠中说。
捐出最精彩作品
“画作要靠时间和人民来评判”
吴冠中的画作,堪称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拍卖价格屡创新高。早期画作《交河故城》被学术界认定为其艺术造诣的里程碑,曾拍卖出407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创造了中国在世艺术家全球最高价成交纪录。自1993年以来,他有2433件作品分别在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拍卖会上亮相,其中已成交的拍品数目达到1496件,总成交金额超过20亿元,成交比率为62%。
对此,吴冠中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所谓的拍卖天价,都是很多收藏者为了盈利、套现,联合拍卖行、买家一起炒出来的。我的画作的价值要靠时间和人民来评判。”而且,他曾发下誓言: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草,是长在祖国土地上的草,奶也应属于祖国和人民。”除了给子女选了几幅画留作纪念,他将其他画作悉数捐了出去。
吴冠中的儿子吴可雨表示,父亲“最大的心愿和追求是让大家欣赏其画作,因此坚持不把最精彩的作品出售,而选择捐给公立博物馆”。
吴冠中在生活方面俭朴简单,堪称苛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海大杂院里,吴冠中住着两间平房,房子像火车车厢,一间是孩子们住。另一间是自己和老伴朱碧琴用,还占了半间用木架子放画,作品《向日葵》、《木槿》等就是在这里画的。
即使今天,他的寓所也不过百平方米,几年前还是石灰墙、水泥地面,还是孩子把他哄出来做了最简单的装修。他有一间自称袖珍的画室,大概十几平方米,后期大部分巨作也都是在这间“蜗居”中创作的。
1996年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赵士英曾做关于“建议建立吴冠中美术馆”的提案,征求吴冠中的意见时被他否决。他说:“我不修那个庙。历史是无情的,等人死了以后所有的权力、地位、名气等光环都没有了,这个时候艺术作品自身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
他们眼中的吴冠中
吴先生的思想会通艺理,展现了一代大师的广阔视野。他将这些艺术思想一方面化作出色的文字,广为推广;另一方面不断以诗性的意象为中介,在艺术上表达和验证这些思想。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 江
吴冠中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特的风格,更在于他的精神。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吴冠中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愤丑嫉俗,肝胆真言。他的许多见解和呼吁,是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提示与警醒,是一种大公无私的“吴冠中精神”。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吴老秉持中国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加以创新,他是中国近现代中,把西方艺术表现手法和中国文化意蕴结合得最好的艺术家。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 李 磊
吴先生一生精力都用在绘画创作、艺术探索和艺术创新上。他为人处世态度鲜明、表达直白。他视画如命,假如不能为艺术而生,那就为艺术而死。
画 家 赵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