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吴冠中是中国文化界的诤友
吴冠中是中国文化界的诤友
作者:    来源:《深圳商报》    日期:2010-06-29

盛名冠中外,高格赛真金。6月25日,91岁的美术大师吴冠中在依依不舍中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据悉,大师对身后事的遗愿极尽淡泊,要求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

但是,平静离去或许只是吴大师自己的愿望。作为对中外美术界影响极大、在世时身价最高的中国画家,他的驾鹤仙游注定是一桩具有相当轰动性的文化事件。这几天,从其超卓的艺术成就到其严谨的处世态度,再到其毫不圆通的诤诤言谈,都成为人们追思的对象。特别是后者,也即近年来他对中国美术发展和高等教育所作的那些批评,正令无数人反复地咀嚼回味。

吴冠中对名利虽然淡泊,但对关乎艺术的问题,却一点都不随和。近年来,他激烈地批评中国的美术水平和体制弊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虚假的繁荣”,实际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大学艺术类专业“只能培养工匠而培养不了艺术家”;尤其是还公开批评各级美协“养了一群官僚”,而画院则是“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建议将各级美协和画院全部解散取消。

这些批评,令人很容易想起“钱学森之问”。两位大师所担忧所提出的问题很相似,但细看有所区别——吴冠中比钱学森更直接、更尖锐。

这些都是他在耄耋之年所讲出的话语。年虽老迈话语性情却如童稚般率直,如此气度让人感佩。特别要看到的是:当代中国美术的整体声誉与吴冠中身前身后所获的评价,无论如何都“荣辱与共”,如同“水和船”的关系,水涨方能船高;其次,激烈批评当代整体美术水准、大学艺术教育和艺术市场,所得罪的人肯定非常多;再次,被其所激烈抨击的中国现行美术体制,实际上对他一直是尊崇有加的,从某些角度看,也可以说他是现行体制的受益者。

面对如此之多如此分明的利害,吴冠中却能够不予理会,勇言无忌,体现出其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超脱、自由与独立。这种精神高度和难得的品格,或是对其作品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吴冠中并非对外严苛而于己宽松。他的清醒和“苛刻”,同样体现对待自己的作品方面。比如,吴冠中曾经很多次毁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根本不管自己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天价”。还有,吴冠中终生献身于美术,却对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有着近乎苛刻的评价,比如他曾经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相比于某些人的自我膨胀,吴冠中对自己的终生职业肯于如此保守地定位,这种内敛和自省的意识,弥足珍贵。

综合看来,吴冠中固然以其作品对美术本身作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而其近年来的这些态度和言辞,对于社会的贡献亦同样不应小觑。对于文化艺术圈中人士来说,吴冠中的清醒、独立和勇气,是一种未能多见的品格示范;而对于文化艺术的管理体制、发展途径等来说,吴冠中的言辞即或有所偏激,却同样具有丰富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吴冠中,文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