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古代书画在艺术市场中很热门,许多人看到不断刷新的天价,都攥着钱跃跃欲试,觉得这是个快速挣大钱的机会,好像时不再来似的。殊不知,早有一些人早把在书画上的投资从兴趣爱好逐渐上升到了与自己的主业并驾齐驱的高度。如果你刚刚为一部分有钱人开始比以往更加关注书画的交易,并已经开始在书画拍场里投资的热闹场面而兴奋,我可以告诉你,你关注到的只是刚刚入门的新手。因为对于那些已经进入拍卖市场超过十年的藏家来说,现在到了他们“收割季”,他们获利的好时光正奏响序曲。
任何市场没有只跌不升的,比如股市;任何市场也没有只涨不落的,比如艺术品市场。
从1993年,中国的艺术市场经历了几起几落,有些在当初跟随我挑选场中精品,一掷百万金的内地买家,曾几何时,是意气风发、睥睨一切的场中王者,算一算,仅仅是当时买入的嘉德、瀚海各场的封面,还有这些公司五周年、十周年纪念册中收录的,当时不过是几十、二三百万的成交价,却有多少让今天的新买家砰然心动的精品!可如今,这些内地的老买家多已寥落岑寂,渺无踪影。
为何?
既没有学习书画知识的时间和欲望,也没有建立自己收藏体系的概念和行动,随买随卖,随意馈赠、转让,到如今只落得望洋兴叹的份儿。这类人最大的优点是进场早、胆子大,最大的缺点是只爱钱,不爱画,只关注盈利,而且是近期的盈利。
曾经有一位证劵公司的老总问我:您说买书画,比如我今年开始买,启动资金应该是多少?两年以后投资回报率是多少?能不能翻倍?或者翻两倍?
我笑了,我没法回答,因为你还没掏钱呢,就先算挣钱的事儿了。
这首先是文化的事,你要算这个,你还是炒股吧,或者炒金子,去菜百,都是真金白银,说含金多少,不会有假,但书画不仅有真假的问题,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知识要掌握,你这么急功近利,我没法给你出主意。我只能说,我做书画的鉴定、研究工作是因为从小就跟着父亲接触这个,自己就喜欢这个,别的工作再好、再多钱,没有兴趣。那你买书画道理也一样,你不懂也不爱,也不想学不想了解,只想按炒股那样炒这个,我建议你干脆不要看人家赚钱眼热,你根本就不该碰这个,你不够资格玩儿这个。
因为什么?
现在在书画上挣了大钱的,首先人家都有自己的生意,当初是出于爱好买了一些好东西;其次就是人家都拿了一段时间了,这中间有一个沉淀、赏玩、学习、研究的过程。有不少老藏家都是通过最初的一时兴起到潜心钻研,成了鉴别某个书画家或者某个流派作品的专家,人家那叫真品味,真收藏,享受的已经远远超越了“砸钱”的低级层面,什么叫“玩儿”呢?重要的不就是享受玩儿的乐子嘛!而不是今年刚买到手,就猴急着琢磨明年卖谁去。
书画收藏不是仅仅钱的问题,你对东西没概念,即使你在一时可以出大价钱买到东西,你并不真正了解、认可和欣赏它的好,你也会像以前跟着我买书画的那些老总一样,留不住好东西。我在和讯网和嘉德拍卖举办的《芝兰雅集》讲座时也强调过这个观点,就是书画是一项高端消费,参与的人,特别是有心收藏的人,也要和这种高端匹配才行,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品味修养,亦或是平和淡定的心态,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年代,心态的把持和涵养恐怕比什么都可贵。否则,你花了钱、费了神,最后弄了个雷自己顶着干着急,那还不如趁早别趟这趟浑水。
其实,新买家可以通过对老藏家的观察、学习获得宝贵经验。老藏家们都是进场有了相当时间的人,对书画史、书画买卖和收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这个市场的规律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藏品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规模,在质量上也凭借自己的学习和专家的把关有较为公允的保证,另外,他们对于书画怎么玩儿,市场的大趋势等等都有自己成熟的看法。
对这个人群来说,一方面现在是个价格新高峰,自己的藏品已经有了丰厚的获利;另一方面,通过他们多年的积累,逐渐提高了眼力和欣赏、收藏品味,特别是那些早期购藏的东西,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真假混淆、良莠不齐的情形,因此,优存劣汰,见利解套是必然的、明智的选择。春拍时一些藏家抛出一部分不满意、不够精的作品,变现一批近现代一般作品,换成古代名家的一两件精品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从这一点看,可以说在某种程度而言,这些藏家已利用市场的好行情,趁机既能完成自己收藏的一次完美循环,也能主动将藏品结构进行“换档”和调整。
根据我对身边的一些大收藏家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和以往随性式的购买大大不同,近一两年来藏家特别是买古代书画的藏家,他们比以往更关注作品的珍稀性、易变现程度和市场关注度。当今的许多藏家大大不同于以往的老藏家隐蔽、低调和谦虚,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更高调、更张扬的愿意引起行家、媒体艳羡、关注的目光,对一些作品的购藏,也比以往的老藏家对书画专业知识更少、对专家的依赖度更低,而且新、老藏家最大的区别在于,新藏家很少有时间或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研究相关的书画知识,而是把这些应该提前做好的功课交给拍卖行或者身边的“参谋”。藏家对价格和升值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作品内在历史、文化价值的关注,仿佛在每一次成交之后,除了令人咋舌的高价之外,其他的一切再也无法勾起藏家的兴致。所以,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在高价背后,对书画的喜爱、对艺术的痴迷更多些,还是投机获利的动机更实在、更突出一些。
我在为一些收藏家制定收藏企划时,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我什么时候能完成建仓?收到100件齐白石或张大千?”“您老是说让我说我喜欢什么,我怎么知道?您说吧,什么好咱买就是了”。这种急切而盲目,代表了大多数新入场的买家的普遍状态。有些专业研究人员总是对这种“有钱没脑的傻大款”采取嗤之以鼻的态度,我是不赞成的。毕竟这些企业家愿意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金钱用于购买、收藏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作品,这是好事,谁也不是生而知之,术业有专攻嘛,为什么我们博物馆的专业人士不能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知识为这些收藏家提供帮助,而要自爱自恋的躲在象牙塔里充清高呢?何况,以往任何一位德高望重的鉴定家都和书画市场、收藏家保持了紧密甚至是亲密的联系,没有收藏活动,鉴定家的知识何来用武之地?一生所学岂非屠龙之术?
所以,对于收藏家的引导、支持、帮助是有益的,也是有助于鉴定家自己的提高和进步的好事。两者之间是一种很好的互利、互补的关系。
说到引导,首先就是培养兴趣的问题。对于新入场的人,他需要一个初步的收藏计划,之后慢慢地通过实践慢慢地磨合、调整,随着他的学习和对市场的参与,有可能他的兴趣点会逐步确立或随着藏品的增加而转移。所以,明确兴趣所在是藏家甄选作品过程中最为首要问题。
言利无可厚非,但书画的收藏毕竟首先是文化层面的消费,如果兴趣是在东西上,而不是仅仅是在钱上,那通过收藏所获得的乐趣也会更多些,享受的层次也会更高更丰富些。这就像女孩子买包包,你是更中意款式、颜色呢还是只关注它值多少钱?我想,心爱的东西肯定要比贵东西给人的愉悦大得多吧!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就像你对一个美人发生了爱情。你会利用一切机会接近她,费尽心机琢磨、铭记她的相貌、衣着、习惯以至家庭背景、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等,你花费多少心血,你就有多大的可能赢得芳心。这就如同收藏家对一个书画家的艺术和作品发生兴趣的初期。
赢得芳心独许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现在时髦的话说“爱还需要经营”,所以,买进作品后精心的保藏、专注的研究、藏友之间的交流互动、请教专家学者、让藏品参加展览、出版著录等等环节就构成了“经营”的大思路。随着这些活动,藏者对于藏品会有全新、深入的理解,历史上无数收藏家达到的“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并不是天方夜谭,因为什么?就是爱,是谁也抢夺不走、谁也改变不了的兴趣,因为兴趣深深的种在内心深处,就不觉得行万里路是苦,读万卷书是累。
在我们故宫武英殿的书画馆展览时,你会在不经意间瞥见某个赫赫有名的大收藏家的身影,那一丝不苟、专注而专业的精神、那见到铭心绝品流露出的欢喜赞叹,分明是伯牙与子期之间的心心相印。每当这时,我总会有一些感动,因为我们民族文化缕缕不绝的血脉会在这些人士的手中得以传承;我也会有些许惶恐,收藏家们的刻苦和努力,让我这个不用功的懒虫额头冒汗。
相信我吧,为了你爱的所有美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