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杰出的山水画家董吉泉
杰出的山水画家董吉泉
作者:孙克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10-07-12

董吉泉 残荷 69×69cm

董吉泉是甘肃很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从艺50年,辛勤耕耘,在当代山水画这片园地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块,这些年来硕果累累,前景无限。令人痛惜的是去年不幸交通罹难。过早地结束了人生和艺术的程途。在他正在满怀信心地向自己认准的高峰攀登的时候,停止下来。真是命途多舛,英雄无奈。我得此噩耗,也深感痛惜,今披读其大作,体味其生平,著一短文,聊为纪念。

阅其简历,董君1959年考入兰州艺术学院。他那年也就是18岁前后。这引起我一段回忆:1959年我从中央美院附中被分配到甘肃省轻工厅工艺美术室工作。由此开始人生一段难忘的旅程。由于工作关系,常去兰州艺术学院所在的东郊段家滩,向时任院长的常书鸿先生请示、请教。兰州艺术学院的环境优美安静,更有常书鸿先生这样的艺术大师掌门,还有多位曾在欧洲留学归来的名教授任教,教学水平是很高的,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董吉泉入学的1959年,正是三年度荒开始,甘肃自然条件差,生活较其他地方更艰难,但人们默默忍受,工作、劳动、学习照样进行,人们的精神没有垮。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董吉泉正是在这样情况下努力学成的。看他的绘画功力扎实,是当年基础打得深,加上天赋好,自己努力自强不息,最终脱颖而出。

甘肃地处河西走廊,自古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东部天水一带,更是中华文化早期摇篮和发祥地,秦汉时期人文荟萃,至今流传大量遗迹。天水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至高的地位,至今仍是我国艺术家们永远看不完、翻不尽、学不够的两大本教科书。如果说这是古人为甘肃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的话,那么,20世纪的大西北又迎来新的文化曙光,敦煌石窟及其文物的重现于世,以及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地位,使得大批著名的文化人纷纷来到甘肃,来到兰州。有多少当代的艺术家朝圣般地来过这里,并从这里起飞,真是数不清:张大千、董希文、潘絜兹,当然还有敦煌的保护神常书鸿先生,这些大师的艺术人生都与甘肃结下不解之缘。当然,甘肃这块古老的文明之地也焕发出现代文化的风采。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交通条件的发达,大西北早已不是遥远神秘难达的地方,广袤、雄峻、苍茫、浑厚的山川旷野,这些古代山水画家从来不曾行经过的地方,那些文人雅士从来未曾梦想过的画面,已成为当代山水画家们展现才艺、拓宽艺术境界的全新视野。

就我所知甘肃和兰州的当代山水画家们,涌现出许多出色的人物,他们经过多年的锤炼、辛勤的耕耘、山川雄气的陶冶、同道精艺的切磋,努力探索表达大西北山川精魄和雄浑苍凉的面貌。艺术个性突出,已臻成熟之境的画家可谓不乏其人。画家董吉泉就是其中佼佼者。

就地理环境来讲,秦岭以西由于气候原因,山川高峻植被稀少,河西走廊直通大漠,只有那些背井离乡的商旅和征戍的流人风餐露宿在这里经过。以文人山水为主流的元明清山水画传统,就缺少这方面的遗产,可资学习借鉴的样本很少,当代的画家们实际上是在大自然中体验写生,寻求和发现适合表达西北高原这片厚土的笔墨语言程式及符号,在继承中开创。任务艰巨,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有创造精神的画家,像郭文涛、董吉泉等。就董吉泉的山水画来讲,纵横大气、开朗雄厚、远观气盛、近取质实,笔墨多变,于朴厚中见流丽,于空灵中寓深沉。作为生长在大西北黄河边的儿女,董吉泉笔下表现的云岭丘壑、土窑水车,纯然是高天厚土的陇上风情,无不流露出高古清旷的怀远境界。我认为他的山水画能够打动观众决非偶然。他的作品里,《黄河人家》、《高原塔林》、《黄河水车》、《春意沐山村》、《山峦秀色》等,都是充溢着浓厚乡情的佳作。在这些作品里,他以娴熟而富表现力的笔墨,再现了高高耸立在黄河边上的大水车,以及黄河水浇灌的田园,粗大的柳树和高大的东果梨树(这也是我的兰州记忆),构成人们对故园的永远思念。在题为《铁臂关山》这件巨制里,连通西域和内地的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串串驼铃响彻崇山峻岭,怎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这是董吉泉作品中最为质实厚重、深沉博大,最富历史感的作品,这样的回荡着沉重苍凉历史情结之作,出之于大西北画家的笔下无疑是最合乎逻辑的。这样的画面未曾出现在古代文人画家的笔下,就是生活在东部沿海的当代画家们也不易得此意境。因此我常常想到,生活和创作于西北地区的画家,笔下的空间天地实在非常广阔,那些不缺乏才华的艺术家,执意进取,心胸博大,目光锐利,亲近自然和生活,勤奋努力,假以时日,终将大成而挺立在美术史册上。

董吉泉是一位善于思索和追求的画家,在他生前出版的画集自序里,有许多充满哲理的思考,他说:“艺术之道,是寂寞之道,坎坷之道。”又说:“初学时,有宏图大志;再学时,博大深邃;深学时,茫然无所适从。悟道、悟心、悟性,望小成,盼大成,由造化、命运而定。”他在这里道出了一个画家自青年经壮年到老年对待事业的心路历程。正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讲学术的过程:“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里的“老”就是指成熟的境界,艺术成熟了,艺术家却已老去,这从来是人生的无奈。在董吉泉的艺术臻于成熟境界的时候,他却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和他的事业,留给人们的岂仅是无奈,更是痛惜。我相信大家会更加珍爱董吉泉留下的每一件作品。希望董吉泉和他的艺术也会得到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和评价。

2010年5月于京华道不孤斋
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著名美术评论家)

关键字:董吉泉,山水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