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艺术家周春芽6月初在上海举办了自己的“四十年回顾”展,展览的近百幅作品多数源自藏家的慷慨出借,尽管这些藏家对周春芽很够交情,为了帮助主办方节省高额保险金,不少人都有意低估了画价。但即便如此,展览的保费还是高达3亿元人民币。按照千分之一的保费收费推算,全部作品的总价值可见一斑。
在“2010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获奖艺术家作品巡展北京站———今日美术馆内,记者见到了刚刚荣获“2010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的艺术家周春芽,站在色调艳丽的成名作品“桃花”面前,周春芽显得内敛而低调。
“三级跳”似的经历
上世纪70年代初,周春芽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考入了成都市“五七艺校”学习绘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地美术社负责画毛主席像“每天都做一样的工作,像生产一样。”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恢复高考。
周春芽报考了四川美术学院,这也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之后,在全国美展上,罗中立的《父亲》获得一等奖,周春芽的《藏族新一代》获得二等奖。
1986年,带着100美元和一箱方便面,周春芽开始了他的一段“改变命运之旅”,只身前往德国,并辗转进入了当时并不被国人所知的世界著名的卡塞尔艺术学院。
在德国的三年,对周春芽的影响很大,“没有那三年,我很难让自己的艺术走得更远。”周春芽曾不止一次地说。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获得“2010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时,该奖项评委会对周春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周春芽是迈向中西交汇地带的画家,他的艺术风格、语言、观念和方式与众多国际当代画家一样,都在关注当下。周春芽将传统本土文化、大众时代流行与国际化的西方当代艺术巧妙融合,从而找到自己的话语方式。”
下一站:人物创作
无论周春芽是否愿意,“石头”“绿狗”与“桃花”都成了与他如影随形的词语。
事实上,周春芽一直在用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颠覆中国当下的油画绘画理念,猩红的山石、绿色的狗、绯红的桃花是他的典型风格。无论是表现人的孤独、渲染人与人之间危险的“绿狗”系列,还是渲染生命律动、阐释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的“桃花”系列,都展现着有形事物与其形体语言融合所形成的高度美感。“这么多年,我始终在关注人性、关注动物。”周春芽说,“我的题材始终在变,但艺术语言没有变,风格没有变。”
提及刚刚结束的“四十年回顾”展,周春芽兴奋之余,不免有几分遗憾,“展览的时间太短了,而且只在上海一地,这主要受制于国内展馆的时间安排与费用。”
“下一个阶段,我会尝试人物创作,希望下一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不是回顾,而是一个全新的展览。”周春芽说。
10年翻了200倍?无法回避的市场
“我没见过10年时间,价值翻200倍的房子和股票,但我见过10年翻了200倍的艺术品,比如周春芽的油画。”艺术评论家陈默曾在2010胡润艺术榜发布会论坛上表达了上述看法。
这已经是周春芽第三次入选这个以拍卖成交总额论英雄的榜单,他新近的成绩是:2009年以5262万元的总成交额居于全国第8位。
面对记者对于其作品价格目前是否适中的疑问,周春芽的回答相对于谈作品、谈创作显得多少有些寡言,和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周春芽并不愿多谈与市场、与金钱有关的话题,但身处市场之中,周春芽也深知作为受益于市场、被市场看好的艺术家他也无法回避。
“作为艺术家我能做的就是保持对艺术的追求,从容面对市场,尊重市场,但不被左右。”周春芽说。
如今的周春芽已经很容易通过手里的一幅画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为报答师恩,他曾将一幅自己1985年创作的作品《若尔盖的春天》拍卖,并最终以580万元人民币成交,然后用这笔钱给恩师换了房子。
“除了偶尔帮助年轻人,买一些他们的画作外,我自己几乎不收藏什么画作,”周春芽说“希望收藏家们能够更关注年轻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