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龚新如:在斑马线上“迷途”
龚新如:在斑马线上“迷途”
作者:李静 王文佳    来源:《外滩画报》    日期:2010-09-08

8月中旬,艺术家龚新如名为“迷途”的个展在上海1918艺术空间举行,展览的主题便与他多年来的交通经历有关。展厅入口处,一株近7米高的“迷途树”上闪亮着交通灯,醒目的交通标识变身为“迷途树”的枝干。此次展览还包含这个系列的五六十件绘画、装置等类型的作品。

在龚新如的印象中,自己出生的小县城中心只有两条街,从城东到城西只有1000米,从南到北不到500米,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每次去省城时,龚新如都会欣赏路面上白色的斑马线和各种各样的交通符号,在他看来,这就是大城市与小县城最大的区别了。“后来想想,对于交通标识的痴迷或许就是让我到上海学习和生活的最大原因了。”

直到现在,龚新如每次出行还是会观察、拍摄、记录不同的警示路牌和斑马线,并引发对各种交通事故的深度思考。限速、禁令、电子监控等等所谓的文明符号,由我们自己创造,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思维的逻辑,令我感到奇怪。我们努力地幻想,积极地创造,毫无意识地毁灭着却又不断试图拯救,”龚新如说,“城市文明发展的同时,其实也在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人的自由,像牢房一样被我们自己创造的文明所禁锢。在迷茫与混乱的都市里,交通符号、指示导向等看似安全、井然有序、冰冷理性,规范人行动的秩序,但理性与规范就真的安全了吗?人类一直在寻找所谓的安全规则,但是依靠这些安全规则,我们的生命安全就真的高枕无忧了吗?这到底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缺失?”

2009年,龚新如的“斑马线”系列作品参加了“上海滩1979-2009:上海艺术家个案展”。在上海艺术家李山看来,自当代作品市场火爆之后,就很难见到关注人类命运、关注当下困境以及艺术家自我反省、自我操守的作品了。他说,龚新如使用“斑马线”语汇来陈述人类的生存境况,向我们展示的是艺术家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考的深度。

“龚新如每完成一件作品,其过程是视觉感性同理性分析的统一过程。近20年来中国道路发展史无前例,高速公路总长度是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体现出‘要致富,先修路’在中国的客观事实。空荡笔直的高速公路,以及各类横空出世的路牌让原本对农耕文化习以为常的农民一下子迈进城市的生活节拍。飞驰在高速上,面对很多‘现代符号’既清晰又困惑,龚新如理解这种即清晰又困惑的原因。”评论家赵永刚如是说。

在龚新如的绘画中,无论是城市景观,还是乡野风情,都以厚重而粗放的笔法表达,画面充满动感;他用不锈钢创作的平面作品,是结合了绘画与设计的综合性创作。使用黑、白、灰色差,再进行局部的点线面处理,最后构成画面,在材料上的运用上实现一种突破。

“我曾经尝试着用过玻璃和木材,最后才找到不锈钢。不锈钢最适合表现斑马线的理性、无情,甚至会给人窒息感。同时,我还会用一种比较可爱的形象,比如小鸭子,来调侃一下斑马线的‘威严’。

关键字:龚新如,迷途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