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董梦阳:同质化定位阻碍艺博会发展
董梦阳:同质化定位阻碍艺博会发展
作者:    来源:《北京商报》    日期:2010-09-17

昨日,“艺术北京2010·经典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经典北京”)在京开幕。从艺博会这种展会形式引入中国以来,展会数量逐年增加,放眼望去,每场艺博会似乎都以追逐高端市场的面貌示人。但是,参展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时更与高端定位不吻合,公众更是感到一头雾水。对此,经典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认为,艺博会不应只盯着这块高端“蛋糕”,分层经营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如果只追逐高端会阻碍中国艺博会的发展。

商报:与去年相比,今年经典北京加入了哪些新的元素?

董梦阳:今年经典北京加入了中国古典艺术部分,希望经典北京能够逐渐走出中国经典艺术展览的路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传播也会加速传播,今后肯定会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很多人都感觉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我认为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我们已经有能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中国文化。

商报:艺博会这种展览形式在中国“落地”伊始,您就一直从事艺博会的策划工作。此前,您一直在策划“艺术北京”博览会,现在又开始运作经典北京,怎样的想法让您从当代艺术回归到经典艺术上?

董梦阳: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随着互联网时代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有机会可以接触到西方。很多人都在谈东西方差异,我认为这种差异更多地体现在“软件”方面,因此我们对经典北京进行定位时,就要考虑哪些艺术是需要服务中国公众的,他们能够接受怎样的艺术。同时对于西方艺术,哪些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是我们所需求的,这些都考验着中国的艺博会经营者。

此外,中国从古典艺术直接与当代艺术相接,中间缺乏对现代主义的认知,因此很多公众可能很难理解当代艺术形式出现的背景。因此,在艺术市场与艺术教育的层面上,推出经典北京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商报:本次经典北京在加入中国古典艺术元素之外,还有哪些亮点?

董梦阳:其实“亮点”很难讲,可能我认为很用心的地方,大家可能不觉得是亮点,还是有待于让公众去发现自己心目中的“亮点”。同时,经典北京要走的路还很长,不可能每年都有很多关注点,我一直称自己是“艺术超市采购员”,让超市中拥有更多可以选购的东西,才是我最关注的。

商报:对于艺博会来说,成交量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您认为“艺术北京”和经典北京,谁的成交量更大?

董梦阳:经典北京的成交量更大。经典艺术品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因此抗跌性更强,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可能都会出现在各大美术馆中。但是,当代艺术品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前景是否良好,收藏家们还有些顾虑。

商报:据了解,您曾经将著名的高古轩画廊引入CIGE。但是,在展览结束后,双方却陷入尴尬境地。中国买家很多并不了解高古轩在画廊界占有的重要地位,更对其带来的艺术作品创作者安迪·沃霍尔一无所知。结果,在整个展会中,高古轩没有卖出一幅作品。

董梦阳:是的,我们需要有对艺术认知的过程,目前中国买家更多是在投资艺术品,而不是消费艺术品。当买家不是从艺术品的审美角度看待时,便很难理解这些艺术品,此时将大量国外画廊引入中国艺博会,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在公众有了对艺术的评判标准时,才能更容易地接纳西方艺术。

商报:目前,北京每年都会出现几场艺博会,但是在展会现场会看到很多艺术圈的相关人士,而公众的参与度似乎并不高。

董梦阳:是的,目前我们还处在艺术培养期,对于中国的艺博会来说,艺术品成交功能不是第一位的,与国外成熟的艺博会以销售为目的不同,我们承载着更多的艺术教育和推广功能,画廊提高自身影响力、推广艺术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认识艺术。

商报:在众多举办的艺博会中,参展作品参差不齐,但是定位却是相同的,都在追逐高端市场,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董梦阳:我认为这是一种缺乏自我定位的问题。我们的艺术商业化还没成熟,很多人认为艺术只是高端消费品,其实广大公众的消费市场才是最大的,未来肯定会有人投身于大规模传播艺术的领域中。对于目前的艺博会来说,经营者们应该分层经营,顾及到公众的艺术消费,同时争抢高端市场,只会阻碍艺博会的发展。商报记者 刘洋

董梦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1993-2002年期间,曾举办十届中国艺术博览会
2004-2005年创办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2006-2008年成功举办四届“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2008年创办“影像北京·当代影像艺术博览会”
2009年创办首届“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

关键字:董梦阳,经典北京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