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朱铭:我把艺术当修行
朱铭:我把艺术当修行
作者:    来源:《联合早报》    日期:2010-11-24
>p>国际知名的台湾雕塑家朱铭再次来新加坡展出,他的新系列作品,体现他的创作从粗犷走向细腻和精致,从外在转向内在,更加追求内容的深刻。他说:我把艺术当作开发内心的修行。

国际知名的台湾雕塑家朱铭每次出现在新加坡,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甚至是感动和惊叹。这次来展,展出的是我们过去未之前见的憨厚石雕“人间”与闪亮的不锈钢作品“游泳”。作品要做到的,就是走向内心,走向细腻。此外,最近他还在中国北京美术馆展出一系列大型装置艺术作品“囚”,探讨的是大家深藏不露的善恶心性,内容深刻外,作品的体积也高过人头。对他来说,这是从艺以来的一大突破。

谈到新作,年已73岁的朱铭说:“以前我的作品,创作的手法比较粗犷,现在我要的是细腻和精致。新作“游泳”系列和最新的‘哲思·场域’的“囚”系列,作品到了这两个阶段,是外在的改变,后者也从外在转向内在,从有形发展到无形。我想刻画的是人性中好坏善恶的具体化。我也要把过去50年来创作的所有作品,以最大规模的“人间”系列创作,作为命名。”“人间”系列的创作,时间是从80年代至今。

“囚”系列

四方形的不锈钢大站笼

“哲思·场域”新作的“囚”系列,是用几个四方形的不锈钢立体大站笼,把两至四个人关进牢笼,他们穿着有号码的囚衣。朱铭说:“人人都有牢狱之灾,它不一定是一般的牢房,我们的婚姻关系,也是一种‘牢房’,甚至真实的牢房只是判刑三五年,但婚姻的‘刑期’可以是一生一世。”他有一件作品,关着的两个人一善一恶,善者可以自由开门恢复自由,恶人那边,是给他自由,他也不感兴趣。为此,他还赋有一首〈劝世诗〉,诗是这么写的:“地狱在人间,人间有天堂,问君何处去,但凭一念间。”

朱铭早期注重乡土创作,作品有《牛》《牧童》等,后来融合中国哲学内涵,才有“太极”系列的创作,旋又转入具有现代感的“人间”系列作品。

朱铭采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已经采用的有木头、石头、保丽龙、海绵、泥土、陶土、不锈钢和沙铸青铜、扎钢等。也可以这样说,他是世界范围内最勇于采用各种能够到手材料创作艺术的名家之一。

善用材料

是华人几千年的智慧

对于这点,他说:“善用材料是我们华人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的民俗,我们必须一代又一代的把它传承下去。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新一代的艺术工作者,拼命向西方学习,而忘记了这点,因此作品也失去了民族的精神。”他以自己的情况说明,“我很幸运,年少时有过三年多的民间艺术训练,后来又受著名雕塑大师杨英风教授的西方影响,我在两者之间,获益很大。”

近年来,朱铭较多使用不锈钢,只因不锈钢富有现代感,更是20世纪才有的材料。他说:“不同材料有不同效果。我创作雕塑50多年,材料的应用已经不成问题。”只是,过去他在雕塑上加色,如今他却选择化繁为简,只留白色作主。

修行是向内心开发

谈到创作心得,他说:“也许因为有上面那样的训练,我可以在创作时,不会走向极端的西方或极端的东方。我把艺术当修行,修行不是如一般所说的研究,而是向内在去开发,有时也把自己放空,空不是虚无的没有,人只有在杂念清除后,才能获得干净和智慧。”他进而论到:“每当我创作时,不去想什么效果,完全顺其自然,只要第一刀下去,紧接着是第二,第三刀,我不让自己有时间思考。学了30年的雕塑,脑海里存入太多别人的知识、观念和作品,往往越去思考,越逃不开别人的影子,反而把自己的本性也掩盖了。”

朱铭感到压力繁重时,才是创作的最大推动力,他每天工作超过八小时,并且在持续创作中不断突破。只是他也说:“我的膝盖有些老化,但工作时不会痛。没有工作,到处逛,走路太多,脚才会痛。”朱铭这次共展出20多件作品。

关键字:朱铭,雕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