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唐寅和沈周落花诗卷》
在辽宁省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六如遗墨-唐伯虎书画精品展”中,有一件《唐寅和沈周落花诗卷》,该卷为纸本,纵26.6厘米、横406厘米,书落花诗计十首: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另九首因版面所限略去)
唐寅在卷后题跋中称:“石田先生尝咏落花十篇,人情物态,曲尽无遗,而用意炼语,超越前辈,视昔人绿阴青子之句,已觉寥然矣,间以示予,读之累日不能释手。顾予方被翳林樾,自付陈朽,载瞻飞英,辞条委厕,有不撄怀者哉!勉步后尘,政不自知其丑也。暇日因书一过,并系小图寄兴。
纵观全卷,诗文“柔情绰态,如泣如诉”,书法“秀润温婉,流畅自如”。
二、落花诗的来由及版本
唐寅的这一卷落花诗是与沈周的唱和之作。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在绘画领域,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明中期画坛以吴门最盛,沈周领一代风骚,不但绘画为唐寅、文徵明之师,诗文、书法亦为时人所宗。沈周在弘治乙丑(1505)年春,届78岁时,曾于“一病弥月”后,有感于“林花净尽,红白满地,不偶其开,而见其落”,而“怅然触物成咏”,得《落花诗》七律10首,寄诸友人求和,一时往来吟咏,成为韵事。吴中名士如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唱和。仅《唐伯虎全集》收录的唐寅和作就有三十首。
唐寅在《落花诗》中借花喻人,以花抒意,描画了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景象,感叹春去花落,其中有不少的诗句,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如:“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命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过买金人”等,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繁华一梦的感慨,以及抑郁不得志的感伤。
唐寅对《落花诗》情有独钟,不但一和再和,而且一书再书,今传世的《落花诗》墨迹就达五件之多,除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外,还有苏州博物馆藏《落花诗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藏《唐寅落花诗稿卷》、中国美术馆藏《唐寅落花诗卷》以及台北华叔和先生藏《唐寅落花诗册》等几个版本。
苏州博物馆藏《落花诗册》书落花诗三十首。卷末未署名款及年款。翁方纲在卷后题跋中说:“此六如三十首草稿,与集本多异,想屡自改定欤……”翁方纲认为这是一个草稿本,说明此本的时间比较早。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藏 《唐寅落花诗稿卷》,书落花诗二十一首,卷末有唐寅署款“晋昌唐寅稿”,未署年款。“唐寅稿”的字样,证明它是草稿。从书法风格上看,苏州博物馆藏本与普林斯顿大学藏本比较接近。因此,书写时间相距不会很远。
中国美术馆藏《唐寅落花诗卷》书落花诗十七首,卷尾署“嘉靖改元清明日,晋昌唐寅书。 ”从时间上看,作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即公元1522年,唐寅53岁,而次年的十二月二日,唐寅离世。此本笔势流转自如,连绵不绝,书法苍老俊逸,炉火纯青。通过此作,基本上可以窥见唐寅晚年书法的面貌。
三、唐寅缘何多次咏落花写落花唐寅一生多次咏写落花诗,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与唐寅的遭遇有关。唐寅出生在苏州府城西的吴县吴趋里(明代苏州城,城东为长洲,城西为吴县)。父亲唐广德,是一位平凡的商人,以经营酒食店为生。唐寅自幼“天授奇颖,才锋无前”,十六岁,就以第一名考中秀才,“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弘治十一年(1498),他到南京参加乡试,三场告终,又中第一名解元。谁料“福兮祸之所伏”,在次年的北京会试中,竟卷入了轰动朝野的科场泄题案中,被捕下狱。功名无望的唐寅回到苏州后,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弟异炊,生活相当落魄。唐寅一生中另一重创是宁王之聘。正德九年(1514),唐寅45岁时,宁王朱宸濠慕其名,派人持重金来聘,他去了南昌,后觉察朱宸濠有野心,佯狂而归。唐寅仕途无望后,家中经济状况日渐拮据。他善书画,负文名,不得已走上鬻艺为生的道路。他写过不少有关卖画的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少时的春风得意、年青时的英雄落寂与年老时的贫病交加,在“落花”上,寄寓着这位“落拓才子”太多复杂而丰富的人生体验。
其二,与明代中期江南的“吴趣”现象有关。当时,吴中地区流行一种雅称“吴趣”的文人生活方式。文人雅士常常雅集文会,品茗客话,酒觞之间,彼此唱酬,品书论画,玩古赏物,彼此之间意气相投,经常往来唱和,互赠诗画。在唐寅传世的作品中,就有很多赠送他人之作。因此,他多次书写落花诗,极有可能是分赠不同的友人。此外,将得意之作反复书写情况在当时很普遍,如唐寅的友人祝允明、文徵明曾多次书写过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落花诗的首唱者沈周也亦反复书写过自己所作的落花诗。
■作者简介
郭丹,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主持《六如遗墨——唐伯虎书画精品展》内容设计、任《六如遗墨——唐寅书画精品集》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