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吴作人:漠上清泉,艺为人生
吴作人:漠上清泉,艺为人生
作者:熊静如    来源:《中国慈善家》    日期:2010-12-28

艺术大师吴作人,用他的艺术与精神,在离世十余年之后,依然在推动着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恰如一股清泉涓细绵长,润物无声
敦煌无垠的大漠,青海起伏的山峦、如镜的湖泊,西藏辽远的康巴风情,从笔端到宣纸,层层晕染开来。于是那空灵飘逸的水墨被奇妙地融进了坚韧与刚健,如荒漠中一泓清亮的甘泉。

从一个家境清贫的勤奋少年,到美术泰斗,吴作人老先生将成长历程中曾受惠于人的点滴铭记在心,对他深爱的中国艺术报之以涌泉。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自成立至今二十余年,致力于组织、奖励和资助中国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创作和推广,使许多有才华的青年画家获益匪浅。艺术大师吴作人,用他的艺术与精神,在离世十余年之后,依然在推动着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恰如一股清泉涓细绵长,润物无声。

少蒙师恩

儿时的吴作人并不快乐,在他的记忆中是一片灰暗。由于父亲去世,家境艰难,吴作人早早辍学在家。母亲担心他荒废了学业,便整日把他关在楼上书房读书。然而,一个藏在书房里的旧画箱却给这个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彩色的粉末,陈旧的大捆宣纸,还有笔墨器皿,这些意外发现的宝贝让年幼的吴作人莫名地兴奋。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看着那诱人的颜色,我忍不住在纸上乱涂乱抹起来。那时也不懂得要用胶水,结果水一干,颜色就全部脱落了,引得家人一阵大笑。”

祖父留下的画箱就这样带吴作人走上了艺途,在途中他遇到了恩师徐悲鸿。在上海艺术大学,吴作人结识了徐悲鸿,并得到他的悉心指导。徐悲鸿要离开上海艺大,临走前叮嘱吴作人到南京找他。这时的吴作人囊空如洗,徐悲鸿看出他的担心,告诉他:“你到中央大学艺术系,就说‘我是徐悲鸿的学生,他叫我来的’,就可以了。”

好不容易跟随良师到中央大学继续学习,他作为成绩突出且深受徐悲鸿关爱的旁听生却又遭正式生嫉恨,不得不再次离开。徐悲鸿又一次向他伸出援手,鼓励支持他到法国留学,田汉先生还为他与吕霞光、刘艺斯举行三人画展,以帮助其筹措经费。

在举步维艰的异国求学生活中,吴作人得到了许多关怀和鼓励。有一次,因为每日省吃俭用,又疯狂临摹练习,吴作人病倒了。年近半百的房东太太给他送来了香气四溢的烤鸭,并慈祥地劝慰鼓励他;著名的比利时写实主义画家巴斯天对他的天赋和努力大家赞赏,帮他获得比利时王家美术学院的“庚款助学金”,甚至慷慨解囊,助他完成学业。这些关怀与鼓励,像一双双无形的手,扶持牵引着年轻的吴作人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热心慈善

“年少时家境较为清贫,学画遇到了很多困难,所幸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才一直坚持了下来。”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吴老的女婿商玉生,谈到吴老做公益慈善的动因时如是说。“但他其实从来没有想过慈善这个概念,只是一直坚定地认为艺术就应当服务于人民,也就是他常说的‘艺为人生’。”

经历了战乱与新中国的成立,吴作人在艺术上日臻化境的同时,也开始将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如何帮助更多的人,实践他“艺为人生”的理想。

文革期间,受左的思潮影响,我国的民间慈善发展一度停滞,拨乱反正之后,很多人还是对慈善事业存有偏见和误解。在这时,吴作人与其他热心社会公益的老干部发出了慈善事业复兴的先声。

1981年春天,吴作人与李维汉、胡子昂、季方、赵朴初、黄鼎臣、华罗庚、张邦英等八名社会贤达(当时并称“八老”)联名写信向民政部倡议成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这一倡议很快得到各界响应,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于1984年正式成立,吴作人受聘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

成立伊始,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代主席的吴作人向全国知名画家提出为基金会捐画的倡议,立即得到美术界的热情支持。吴老为此捐出作品《齐奋进》,被香港富豪霍英东以500万港币的价格购买,捐献给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黑龙江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时,吴作人身在法国,祖国发生的灾难让他难以坐视不理。身在海外的吴作人积极地为旅法华侨举办的“救援中国北方火灾书画义卖”活动捐出了五幅书法作品,以求用自己的艺术劳动为救灾行动出一份力。其后不久,吴老先生又特意为国际拯救威尼斯和长城活动委员会创作了《长城-威尼斯》书画,赠与该机构。

随着参与接触的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吴作人的艺术与人生理念越来越成熟。他一直深深关切青年艺术家的发展以及中国美术的国际化。资助像当年的他一样清贫且勤奋的青年艺术家,以及推动中国美术研究的心愿,在他艺术日臻化境的同时,变得越来越强烈。吴作人曾深情地说:“我是过来人,深知在艺术的道路上有许多艰难困苦。我愿以自己的劳动筹集资金,为后来者提供一些机会,创造一些条件。”

他把自己多年的稿费集中起来,抓紧时间创作多幅作品准备义卖,将其作为成立基金会的原始注册资金,亲自约见发起人和组建筹备委员会。这一设想也得到了当时民盟中央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呼之欲出。

清泉涌流

1989年9月的北京,吴作人实现了他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心愿——由他亲自倡导,海内外知名人士发起的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在京正式成立。基金会的工作重点是致力于组织、奖励和资助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现代美术和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创作和推广,赞助艺术界的展览、研究和交流活动,奖励和资助美术教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和艺术史的研究与出版。通过基金会和托管于基金会的各专项基金,为国内外同仁创造共同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机会。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即颁发了“89青年奖”,海峡两岸的2位青年美术家同时获此殊荣。吴老先生将自己的两幅篆书作品——《艺无穷尽》和《花开两岸》赠送给两位青年,热切的鼓励与期盼溢于言表。随后相继颁发了“美术教育奖”、“美术史论专业学生优秀论文奖”、“美术学院在校生优秀素描奖”和“美术院校学生优秀速写奖”。2006年重新启动的“吴作人艺术奖”,包括“造型艺术奖”、“艺术史论奖”和“艺术新人奖”,其中“艺术新人奖”是面向中青年艺术家而专门设立的。

生有涯而艺无尽,德艺并放两岸香。到今天,吴老已去世多年,而作为国内较早的艺术基金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也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根据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2009年的报告,由吴老自己捐赠的10万元为起点,基金会吸引了逾千万的新增捐款。二十一年来,基金会坚守着吴作人最初的设想,正以自身的蓬勃发展,不断推动着中国美术的发展。

关键字:吴作人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