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央甬道的展览“V”中,一束激光通过地面上一面镜子的折射,在空间中形成一个巨大的“V”的形状。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央甬道的展览“V”中,一束激光通过地面上一面镜子的折射,在空间中形成一个巨大的“V”的形状。光束穿过弥漫着雾气的空间,散发出浓重的哲学思辨的味道。正如展览题目《V》所提示的那样,作为年轻一代的雕塑掌门人,李晖运用金属、亚克力、LED灯、激光、烟雾等等各种现代化的材料与媒介,在展览空间营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光的现场”,带给观众各种的超乎想象。
Q:记得,第一次看到你的作品是《琥珀-龙》,那件作品与尤伦斯正在展出的《V》风格完全不一样。似乎你的作品每次呈现出来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感觉?
李晖:《V》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作品,它的元素只有光和镜子,当然还有烟雾。但对于我来讲它是可以直接感动我的作品。在我看来,作品有时就像HIP-POP音乐,分两种:一种是偏内容,一种是贴近音乐的。我认为《V》可能是更贴近音乐方面的,我也陶冶在里面,因为我看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每一次我都会感动,不知道为什么。我早期的作品里面有一个元素就是光,慢慢的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知识和常识,因为用光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这可能就是我选择激光的原因!
Q:“激光”在你的作品中有很多不同的寓意吗?
李晖:首先,光是我从很平常的地方感受到的,比如你去夜店看到那激光的表演,我当时就发现这激光绝对是光里面最有特点的,它的特殊性是别的光源不能替代的。所以我就觉得激光应该也能做出作品。原来我做这些激光作品都是赋予它某种意义,比如说我第一个作品是用激光做一个笼子,当然它跟材料非常吻合,因为激光的特点就是在渲染之后人们能够明显看到它,它像固体一样,但是你用手一摸它又不存在,这个感觉是最强烈的。所以,我做那个笼子就体现这个感觉。那个阶段还是在摸索材料的性能。我是先赋予它意义,然后沿着材料的性质做作品。像之后做的《轮回》《游离》这些作品,我发现烟雾和激光都能产生一种特别迷离的效果。等于我就脱离了激光本身的特点,寻找另一种特点。我觉得,正在展出的《V》既彻底,又很轻松地抛开了这个定义,纯粹是展示它在空间中的影子。其实,每个人看到这个作品,都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得到的那部分。这也是我在创作过程中慢慢地用减法,试图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Q:在创作上你是如何选择题材的?是根据展览的主题,还是根据展览的空间?
李晖:其实,我很多创作都是根据展览来做。大部分是空间,因为展览的主题比较文本化,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是,空间给你的感受是最强烈、最抽象的。我做过很多个展,而且每一个个展的阶段都不同。因此,我把做展览看成做一件作品。我认为,一个个展应该非常整体,看完这个展览就像看完一个电影似的,它直接能给你一个感受,这个展览大概的气质是什么样,它最强烈的地方在哪儿,它一定会给人留下一个印象。我觉得,我的展览与绘画展不同,它不是说把作品都挂在墙上,而是要利用这个空间,怎么把空间运用得让人有惊讶的地方,有节奏,有舒缓。并且,对我来说,做新作品可以叫机会,很多次机会都是展览赋予的。它不是说我坐在那里愣想,想我要做什么,我要抨击什么,我要表达什么。那样可能不适合我。
Q:看到不久前你在台北的个展比较有特点,有一部分新作品,还有一部分向收藏家借展的老作品。
李晖:对,我当时也是跟策展人商量,我一直在强调整体整体,这个展览整体性。台北当代艺术馆分为两层,一层,我们做的非常安静,像一个一个教室似的,一个独立的空间,然后,把一层所有的灯全部关掉。因为,我原来的作品很多都跟光有关,让这些作品打出的光就把通道照亮了。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一层很安静,也很神秘,然后又有一点像宗教的仪式。二层开始就慢慢有别的因素融入,包括声音的、机械的,当然,它原本的空间也是一个一个的,因为,整个美术馆原来是一个老式学校。它的展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不好利用,因为很碎,而且是一个规律性的碎。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让人们感觉不到教室,而是感觉一直在走这个空间,却看不见这个教室本身。我们做了很多假墙把这个四四方方破坏了,将它成为一个迂回的甬道。
《V》李晖个展
策展人:杰罗姆·桑斯
展览日期:即日~7月10日
展览地点: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央甬道(798艺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