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颜文樑艺术奖”评选颁奖活动将于今年9月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其作为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常规学术活动,主要表彰和肯定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提及苏州,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 “人间天堂”、“丝绸之府”、“园林之城”,以及它的昆曲、苏剧、评弹等传统文化项目。传统文化底蕴浓郁的苏州,现在也开始重视当代艺术的发展,苏州美术馆执行馆长杨文涛向《收藏投资导刊》记者介绍了他们立足传统文化,发展当代艺术的思考与探索。
杨文涛介绍说,苏州自“泰伯奔吴”开始,便形成了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融合创新的品格,这是苏州的人文精神特质。在明代,以吴门苏州为中心的绘画流派——“吴门画派”,代表了当时书画发展的最高水平。
杨文涛认为,“吴门画派”的盛况,几百年间绚烂夺目,或许可以看成是商品特质为文雅所包装,并市场化运作的成功案例。明四家在当时艺术门类的转型中也是明代的“当代艺术”。当时苏州引导全国收藏在世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最早开创了新的艺术特征。史料记载,沈周、文征明画作的价格,在宣德年间不过一两银子左右,到了成化年间,价格可以翻上20倍了。
明末王世贞、沈德符都对沈周等人的“当代书画”和“时玩”的行情暴涨,表达了诧异之情,并都指为“吴人滥觞,徽人波靡”。当时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文人,以其精练于鉴识品第的文化资本,参与了艺术品市场化的进程,成为定义雅俗、操纵风向的主导者。而以“徽商”为代表的产业资本集团,则亦步亦趋,按照市场的规律有秩序地策略化运作,共同开发出民众对“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的热情与期待,同时集结了优秀的产业与创意人才,延续精进文化艺术的底蕴,将苏州经济与文化涵养作紧密结合,打造出了“吴派”这一以苏州为中心的美术文化的品牌及影响力。
杨文涛认为,明代中期的社会形态和现在的社会形态非常相似,国家政策宽松、社会物质丰盈、民众的思想观念特别开放。文化艺术立足于生活,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是苏州自古以来的特点。当代艺术的立足点应该是使生活更文雅、更艺术,艺术要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帮助提高生活品质。他认为,明代中期艺术的转型正是从这个角度切入,才使得“当代艺术”在当时更具市场价值。
苏州文化艺术繁荣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继承传统,还在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文化艺术的建设。杨文涛说:“当今时代,对于苏州来讲,承载着如此多的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需要反思今后文化艺术建设上如何有所作为。以苏州所处的独特位置而言,当代艺术的发展亟待开展国际网络的自我定位,进行一种生动活泼的文化再塑造,同时以其独特形象和丰沛型态,实践各种都会景观的新情境,达成以城市主体特色为全球性对话基础的前瞻理念。而当代艺术发展到现在,开始有了对中国文化本身的反思、批判和建设的内容在里面。如今在苏州这个风雅月旦的城市,创作发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当代艺术,非常适合。”
谈及中国最早的美术馆——苏州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杨文涛介绍说,苏州美术馆以“绾结苏州美术大系,梳理近代美术脉络,建设本土美术文化,树立当代艺术品牌”为学术研究和收藏的定位,突出强调学术建设的意识和公共服务的意识。
首先,责无旁贷地关注与建设本土文化。苏州灿烂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融合与转型,必将在文化自信心方面形成新的凝聚力,苏州美术馆在这一进程中应当承担自身的历史使命,进而成为当代苏州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其次,发展与当代艺术的互动关系。苏州美术馆不应只是回顾者与总结者,部分的实验与前瞻功能也应该成为其使命之一。
杨文涛说:“苏州,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就像苏州最鲜活的象征、闻名遐迩的苏州刺绣中的独特技法‘双面绣’那样,一面是传统,一面是现代,或者,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苏州美术馆要起到融合作用,也是一种双面绣概念。传统方面,我们是一个旗帜鲜明的阵地;在当代艺术领域,我们也抛出橄榄枝,做好对接。我们的目的是让传统和当代更好地融汇贯通,不要那么泾渭分明。”
读史可鉴今,杨文涛认为对古代了解越多,就会有更多好的想法和思路,对当今的文化艺术建设也就越有影响。了解古代,也就知道了苏州这个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