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拍卖新闻 > 中拍协摸查行业假鉴定行为
中拍协摸查行业假鉴定行为
作者:    来源:《北京商报》    日期:2011-03-28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家企业为赚取高额鉴定费,滥开假鉴定证书,欺骗消费者事件。被曝光的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金坤国际拍卖公司已先后公开向社会道歉,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随后发表公开声明,展开行业自律行动。此事充分暴露出文物鉴定市场监管缺失、立法滞后的现状。

行业协会进行“整风”

在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的数家文物鉴定企业中,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负责人在第二天就通过媒体公开道歉,并接受有关部门处罚。紧随其后,因出钱就给开文物鉴定证书,并且能帮助廉价文物“穿越”年代的“北京金坤国际拍卖公司负责人也在央视公开向社会道歉。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金坤国际拍卖公司接受了工商管理部门的调查,并被正式下达了整改通知。通知指出:“北京金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未经登记核准擅自变更登记事项,从事艺术品鉴定业务,上述行为违反了《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六的规定,构成了擅自变更登记事项行为,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现责其于30日内办理变更登记。”

“中拍协也开始约谈违法企业,并且摸查全行业相关违法行为。”作为监管方之一,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向记者表示,从3月16日开始,拍卖行业就开始了“整风”行动,启动自律调查机制;同时,协会下属文物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详细筛查目前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鉴定环节的业务流程。

“对于像‘金坤’这样违规操作的企业,一经协会发现,我们将联合工商管理部门及时查处,同时我们也希望消费者随时举报,维护行业秩序。”李卫东向记者表示。

拍卖企业成重灾区

文物假鉴定在市场上由来已久,而拍卖企业则成为了假鉴定的重灾区。在拍卖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通过假鉴定赚取高额费用,同时欺骗藏家,将廉价艺术品冒充文物推向拍卖场的事件屡见不鲜。“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根本没有从事经营性鉴定业务的资质,即便是拍卖公司进行文物鉴定,也是为确保拍品合法进入拍卖场的内部鉴定行为,而且也是完全免费的,不收取任何费用。”李卫东向记者强调。

事实上,自199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恢复发展以来,具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拍卖企业对艺术品所进行的鉴定,仅围绕拍卖标的的品质是否达到上拍标准而进行,无论是否上拍,拍卖企业均不会收取鉴定费用,更不会出具鉴定证书。拍卖企业在决定是否上拍时,一般也不会采纳鉴定证书的意见。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此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针对全国253家具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拍卖企业自查中,没有发现企业进行对外经营性鉴定的案例。”李卫东说。

文物鉴定监管缺乏

“文物鉴定市场现在鱼龙混杂,假鉴定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古陶瓷鉴定专家李宗扬向记者叹息道,“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民间文物鉴定行业亟待规范。有调查显示,在一次针对80余家文物鉴定中介机构的调查中发现,只有30%经过工商管理部门注册,许多鉴定中介机构既不具备相应条件又未经过合法审批”。

作为业内资深文物鉴定专家,叶佩兰对于混乱的文物鉴定机构也是颇为担忧。叶佩兰最苦恼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照片成了“金字招牌”,被一些文物鉴定机构挂在显眼的地方以显示自己的权威性。

“这些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我同意挂上去的。”叶佩兰解释,作为故宫的文物鉴定工作者,最多只能在社会上为一家文物鉴定机构做顾问。“鉴定是一个很严肃的专业,是一门完整的学科,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的。现在的鉴定机构随便给自己一包装,就成了专家了。”叶佩兰对此很气愤。

而文物鉴定师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为此李宗扬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家在文物鉴定人才培养方面条件过于宽松,任何人花几千元报个文物鉴定学习班,就能轻松地获得一张资质证书。“文物鉴定经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和货真价实的文物打交道才逐渐形成的,现在很多人就看过几本文物图录和几件廉价文物,根本不可能有准确的判断。”李宗扬说。

最让李宗扬担忧的是,文物鉴定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立法。“现在文物鉴定机构只需要在工商局注册即可,缺乏文物部门的有效监督;而且现在也没有专门针对文物鉴定的法律、法规,这让不法者钻了空子。我希望未来这两块能尽快完善。”

关键字:拍卖,整风,假鉴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