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余辉》1982年 布上油画 81×110公分
文革之后的80年代初期,很多中国的艺术家都通过画藏民的生活来抒发胸臆。藏民那种主流外的状态,还有他们充满生命力的脸庞、表情、和生活形态让艺术家们体会到了久违的生命激情。这是艺术家们可以摆脱主流社会的滞重,大笔直抒胸臆的另一块土地、另一个凭借。这其中的代表艺术家包括陈丹青,陈逸飞,等等。
周春芽1986年留学德国之前,他的创作题材也主要是来自西藏。他笔下的藏族人在强调出质感的同时,充分展示出了一种浪漫写意情怀。藏民生活成了一块尝试不同色彩、笔触、和精神抒情的试验田,周春芽在这块田里种出了只有他才能种出来的缤纷之果,就像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剪羊毛》、《藏族新一代》,和《余晖》。所以,即便同是藏族题材,我们也从这些不同艺术家中看到了不同的个性色彩。
《余晖》的传奇经历
《余晖》是周春芽的1982年的毕业作品。这件作品参加了1987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展,因为画册封面有吴作人先生亲笔题写的“龙”字,中国美术界也称之为纽约《龙展》。参加这个展览的都是当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名家名作,比如,罗中立的《父亲》《春蚕》、陈逸飞的《踱步》、吴冠中的《江南小镇》等,都是通过《龙展》第一次在世界亮相。靳尚谊,王怀庆,艾轩、毛栗子,陈衍宁等名家也都有作品参加。
事实上,这是中国油画家第一次集体在美国发出自己的声音,展览当时引起很大反响。当时《龙展》展出了周春芽的三件作品,分别是《藏族新一代》、《余晖》,和《剪羊毛》。参加完展览后,周春芽就把这三件作品送给在美国一个重要博物馆工作的朋友。因为作品太过贵重,《藏族新一代》和《剪羊毛》被寄还给作者本人,《余晖》一直被珍藏在纽约的一间书房里,一来就是二十五年。
2010年,由于机缘巧合,这位朋友把《余晖》这件作品带回了国内,更巧的是,《周春芽四十周年回顾展》也正在上海美术馆筹备举行,但当时作品的征集过程已经结束了。策展人胡永芬在看到这件《余晖》之后,觉得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作品,在周春芽早期的藏族题材中极具代表性,就想把这件作品也纳入此次展览中,于是她就给周春芽发邮件,让他赶快看看,如果周春芽拍板,那这件作品就能搭上最后的末班车。
当然,这件作品最终有幸成为这次展览的一部分,收录在《周春芽四十周年回顾展》的画册里。而且,为了这件作品能顺利参展,当时保险公司的合约又重新为其开启。
《余晖》的经历堪称传奇,它只参加过两个展览,但这两个展览在周春芽的艺术生涯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件作品之前从来没有在拍场出现过。所以,6月2日的保利夜场将是它的首次拍场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