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老赖”怎么那么多!“拍而不买”率高达42%
在刚过去的三四天里,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册》,吴冠中的《万里长江图》又分别以2.3亿和1.3亿刷新了两位大师的个人纪录。但是对拍卖行而言,落槌不代表尘埃落定,他们还必须为买家会不会付款而提心吊胆。在过去的一两年中,“拍而不买”在艺术品拍卖界愈演愈烈,已经构成严重的诚信问题。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齐白石4.2亿画作至今未付款
现在几乎所有的资料上都显示,齐白石作品拍卖最高身价是4.255亿元的《松柏高立图》。但是记者昨天了解到,这件今年5月拍出的作品,时过半年当时举牌的买家竟还没有付款,并且也没有要付款的意思。
又是一件“拍而不买”。不过业界对此似乎早已司空见惯。去年11月传来消息,一只“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在英国被中国买家拍走,落槌价加佣金折合人民币5.5亿元,这是中国艺术品迄今拍卖的最高纪录。但时至今日,不知处于故意搅局还是买了嫌贵的考虑,买家也没有要付款的意思。“中国艺术品最高身价”也就此夭折。
做买卖从来讲究“货到付款”的游戏规则,但这种规则在今天的拍卖界却毫无约束力可言。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日前向记者透露,据最近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上千万元的408件成交艺术拍品中,只有237件拍品完成结算,结算率仅为58.09%。其余171件均未完全结算或未结算,涉及拍品货款达55.55亿元,“拍而不买率”高达41.91%。也就是说,10件拍品中就有超过4件遭遇“拍而不买”。诚信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嫌贵、当托儿都可以不付钱
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买家失信是因为反悔了。4.255亿拍下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的买家,据称就是在拍下这件书画后,忽听闻此作品有真伪之争,所以决定不付款,要求拍卖行拿出能证明作品为真的实证。还有的买家反悔是因为觉得自己拍贵了。拍场素来瞬息万变,有时在竞相举牌的氛围中有一种势在必得的雄心,落槌后又觉得自己刚才太不理智,所以决定做一回不付钱的“老赖”。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有人存心“拍而不买”。为了制造竞价的紧张气氛,抬高落槌价,拍卖行请一些托儿来轮番举牌,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托儿举牌无非两种结果,要么抬高了竞价,让最后的买家成为“冤大头”,要么因为举牌过了头,最后自己成了买家――无疑,托儿自己是不可能花钱买下拍品的。
“保证金”权当交“学费”
高价位拍品的结算率如此之低,“拍而不买”现象如此严重,难怪艺术品拍出上亿之后,拍卖行还要胆战心惊。据悉,现在很多拍卖机构在拍卖结束之后追款压力非常大,有时为了讨得一笔款项,还要卑躬屈膝,一桩很平常的买卖变得充满玄机。
事实上,因为西方国家对“拍而不买”惩罚极其严格(据法国《刑法》第313条第6款规定,参加竞拍但最终拒绝付款者,将被判处2.25万欧元罚款和6个月监禁),所以参加拍卖没有任何门槛,而中国由于相关惩罚措施很模糊,为了防止买家赖账,在开拍前中国拍卖行一般会收取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一旦赖账发生,这笔“保证金”自然不予归还。
随着赖账情况越来越严重,从今年秋拍开始,各拍卖行的保证金大幅度提高。比如中国嘉德就将保证金从20万提升到50万,特别竞买的保证金则提升到100万。门槛虽然提高了,可赖账之风却没有什么收敛。
资深拍卖界人士季涛告诉记者,保证金尽管提高了,但较之节节攀升的艺术品价格,还算是小菜一碟。“买家如果觉得买贵了,或者怀疑真伪,多半会牺牲保证金当做‘交学费’。过去一场成交才几千万,现在成交动辄数十亿元。相对而言,保证金上调只是表明了拍卖公司的态度,根本不可能解决拖延付款等痼疾。”
较之《松柏高立图》4.255亿的高价,牺牲掉几十万的保证金,自然不算什么。但是买家能作出如此爽快的决断,是因为自己的信用不值几个钱。所以业内呼吁,建立买家诚信系统,帐赖多了,所受的限制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