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拍卖新闻 > 揭开拍卖行的金融阴谋
揭开拍卖行的金融阴谋
作者:    来源:青年参考    日期:2011-12-01

《Seated Woman in a Garden》

经济在衰退,很难理解为什么艺术市场仍然保持强健。  

在11月早期备受关注的夜场拍卖上,三大主要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和菲利普斯——在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上收获的6.33亿美元成交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作品创下了成交纪录,流拍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事实上,各拍卖行通过一种被称为“第三方担保”或“不可撤回竞价”的手段,来促进艺术市场的繁荣、降低市场的不稳定性——即在拍卖前约定将某件作品以最低价格卖给担保方,最后即使这件作品未成交,担保方也要以这个价格买下作品。这样的金融协议自然是秘密进行的,并且隐藏着可能的利益纷争。许多经销商表示,这种协议扭曲了自由市场。

从上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各拍卖行就以自己为担保方,鼓励藏家卖出自己的作品。在市场崩溃的2008年秋天,佳士得和苏富比不得不为他们提供了担保、但最终未成功交易的作品支付了至少2亿美元。现在,主要的拍卖行都宁愿把这一金融风险转嫁给第三方。

由第三方资助的第一批担保,应该要追溯至1999年的11月。当时,苏富比找到了一位赞助人为毕加索的作品《Seated Woman in a Garden》提供4000万美元的担保。自2000年以来,两大拍卖行都展开了与界外金融家的合作,他们大多是现金充裕的经销商,对个体艺术家的特定市场非常了解。此外还有大约30至40名藏家为拍卖行提供担保,例如对冲基金SAC Capital的创始人史蒂夫·科恩,以及卡塔尔王室。

外界很少有人了解这些协议是如何达成的。2008年9月,苏富比开始在拍卖目录上标注一些小符号,以此区别由苏富比或第三方提供担保的拍品。一个月后,佳士得也采取了相同的行动,但担保方的身份及其担保金额仍然没有公开。

在第三方担保赚取“融资费用”的方式上,苏富比与佳士得有明显差异。在佳士得,无论担保方最后是否买走作品,他们都将获得相应的费用;而在苏富比,担保方只有在作品并非由他们买走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费用。这样的风险和利益都十分巨大,一名担保者通过一件拍品,就可能赚到数百万美元。苏富比与佳士得的这种差异,也影响了担保方和拍卖行进行合作的方式。

除了收益费用,经销商和收藏家成为担保方的动机还有很多。也许他们是想拥有某件特定的大师作品,或是大比例地获得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又或者,他们热衷于与拍卖行“建立关系网”,由此获得秘密资料,例如某件作品的最低拍卖价格。

好的拍卖行都会上演一些戏剧化的“场面”,创造市场繁荣的假象。从历史上来说,一次成功的交易至少需要两名竞价者。而有时候,担保方会导致一次“公开的私人交易”产生,担保人其实是其中唯一的竞价者。当某位艺术家作品的最高价格只能通过这种幕后的、一对一的交易达到时,这真能表现出真实的艺术市场吗?

没有人愿意毁掉拍卖会夜场的娱乐价值,但当代艺术已面临足够多的信誉问题。“行业惯例应当紧跟当前艺术的价值。”艺术投资与顾问公司Artvest Partners的迈克尔·普拉梅尔与杰夫·拉宾表示,“我们需要更高的透明度以及道德,因为我们是在拿着如此多的金钱冒险。”

略过金钱不谈,如果拍卖行能够报道真实价格、公开保留价格,以及第三方担保者的话,那么市场将会公平很多。

关键字:拍卖行,阴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