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界曾流行过“一个老太太的故事”:有个慈祥的外国老太太来到北京郊区,为艺术家在斗室中发奋创作的情形感动,于是好心地买下几件作品救了艺术家的急,客观上扶助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茁壮成长。
当然,后来中国艺术家们发现外国佬不都是富豪,也不仅仅关注艺术家的创造力,还对艺术品的升值有强烈期待。最近的事例就是比利时实业家盖伊•尤伦斯男爵(Guy Ullens)——他倒是算得上富有,2007年还在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区开设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包含三个展厅和餐厅、图书馆、书店,是中国第一家大型外资艺术机构——把自己过去十多年收藏的近140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分别委托香港苏富比和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拍卖。
现在也许并不是当代艺术品出售的最好时机,尽管中国艺术市场在去年迅速反弹,但增长最耀眼的是古代艺术品——尤伦斯收藏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在过去两年卖出了4.5亿人民币——而不是当代艺术。可比起欧洲和美国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复苏还是好的多,香港苏富比对将在4月拍卖的106件尤伦斯藏品估价1-1.3亿港元,还将在伦敦、上海、北京、新加坡、纽约以及台北巡回展出其中的重要作品,比如张晓刚的三联绘画《生生息息之爱》,这件作品的估价是2500万至3000万港元。
一个人买卖商品获利在今天的商业社会司空见惯,不过对很多艺术圈中人来说,他们期待的“收藏家”应该是具有特殊的文化品味和耐心,买进艺术家的作品应该长期持有,然后开设自己的美术馆、或者捐赠给公共文化机构、或者传给子女,下下之策才是老眼昏花的时候卖掉。
四年前的尤伦斯似乎在扮演“理想收藏家”的角色,他收藏了近千件中国古代和当代艺术品,还在北京的798艺术区开设了非赢利艺术机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85新潮”曾引起广泛关注。之后的一系列展览和艺术教育活动也称得上有声有色。不料,现在他开始批量出售自己的当代艺术藏品,这自然招来了部分艺术界人士的质疑,有人认为尤伦斯三年前举办“85新潮”等展览就是给这次拍卖做铺垫,早就用心不良。
就我和尤伦斯夫妇有限的几次接触而言,我认为尤伦斯男爵应该没这样深谋远虑。2007年他们决定自费开设艺术中心也是怀着一番文化热情,确实做了一些有学术影响的大中型展览——这在中国颇为难得,那时候的中国私营艺术机构多数只能做商业展览和小型活动。不过他很快发现运转这个艺术中心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负担,而且随后的金融危机可能对他的生意有严重影响。2009年初我就在西班牙从和他有交往的人口中听说尤伦斯正试图寻找买家打包买下他的全部艺术收藏和在北京的艺术中心。显然,他没有找到愿意接盘的人。随后他就开始分批卖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等古代绘画收藏,今年,则轮到了当代艺术作品。
就投资而言,尤伦斯收藏并出售中国艺术品算是笔好生意。如今一大趋势是新兴收藏家群体总体上越来越重视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很多人可以说兼有艺术收藏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角色。让部分艺术家和画廊困扰的也许是如何分辨“长期持有型收藏家和短期持有型投资者”,因为一般他们会以市场价卖作品给投资者,但愿意给“收藏家”更低的折扣和更精彩的作品,而收藏家也有默契不会立即转售作品——至少收藏十年也许是个合适的标准。
但要弄清楚一个人的身份并不容易。我还记得几年前发生的仕丹莱收藏基金(Estella Collection) 丑闻。几位美国投资者出钱设立仕丹莱基金,画商迈克尔•高德尤斯出面操作,号称是给一位西方富豪物色长期持有的藏品——“部分作品还要捐献给一些顶级博物馆”,得以在2005年到2007年间从中国的艺术家和画廊手中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两百多件作品,然后安排在丹麦、以色列的博物馆展出并出版画册——曾由大型美术馆收藏或展出,得到著名书刊评论和记录的作品都有助于艺术品的“价值评估”——紧接着他们就把这批作品整体转售给纽约画商威廉•阿奎维拉大赚一笔,之后阿奎维拉又委托苏富比2008年分别在香港和纽约拍卖这批作品。这个丑闻曝光后让艺术家、博物馆感到受到了欺骗,对这类事情开始敏感起来。
比起仕丹莱基金短线投资操作,尤伦斯男爵的行为仍算得上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所贡献——尽管可能距离部分艺术家的期望还有距离。我唯一好奇的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前景:尤伦斯男爵已经对外国媒体透露打算尽快退出艺术中心的经营,正在寻找愿意接手的合作机构,如果找不到新东家也许它有倒掉的可能,想必这会让798艺术区失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