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收藏新闻 > 2011年艺术品收藏市场大事记
2011年艺术品收藏市场大事记
作者:卢建波    来源:《金融投资报》    日期:2011-12-28

从春拍的欢欣鼓舞到秋拍的疑虑与担忧,艺术品收藏市场渡过了并不平凡的2011年。这一年中,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历史最好业绩。这一年,各种收藏方面的负面报道屡见报端也让整个艺术品市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岁末将至,回溯即将落幕的2011年,又有哪些事让您记忆犹新呢?今天,《金融投资报》将与您一同盘点2011年艺术品收藏市场上的重大事件,以此来还原2011年的艺术品收藏市场。

疯狂文交所引发投资高潮

2011年,跌宕起伏的艺术品市场首先还得从天津文交所说起。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首批艺术品份额《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上市,之后便遭到市场爆炒,在短时间内,首批艺术品份额最高涨幅高达10多倍。暴涨之后,又很快遭遇持续暴跌,令不少高位入场的投资者血本无归。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暴涨暴跌,文交所也因此引起了广泛争议。

然而,争议不断的文交所依然很快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筹备及开业的文交所超过40家。所有上市的份额化艺术品都没能摆脱被爆炒的命运,文交所份额化交易也被形容为“击鼓传花的游戏”。

直到11月下旬,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之后,文交所的动作才稍有放缓,不过目前部分文交所的交易仍在继续。

藏家尤伦斯退出中国风波

比利时的尤伦斯夫妇从2009年春拍开始,到2010年春拍结束,他们在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套现金额高达6.05亿元。尤伦斯夫妇的淘金能力让人刮目相看,他们也被业界称为“淘金中国的收藏大户”。

然而,在今年2月份,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宣布把位于北京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管理权转让给“长期合作伙伴”,并使自己脱离这一艺术机构。尤伦斯表示,他现在关注印度艺术家胜于中国艺术家。一时间,“尤伦斯退出中国”的声音此起彼伏,并引起了业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恐慌,甚至有声音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或将崩溃”。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4天之后,香港苏富比对外宣布:将于2011年春拍举行“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拍卖会。结果苏富比首批“尤伦斯收藏”专场收获3.59亿元的佳绩。此后,苏富比秋拍中推出的第二批尤伦斯珍藏90件作品,取得了超过1多元亿元的成绩。

《富春山居图》合璧联展

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关于《富春山居图》合璧的讲话,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最后在多方促成下,这幅分隔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今年6月1日在台北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之所以引起世人关注,不仅是因为温总理的一席讲话,而且还因《富春山居图》多舛的命运。《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为挚友无用师所绘。后几经辗转到明朝末年,传至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痴迷到决定死前焚图殉葬,是其侄子火中取画,才救下这幅绝世佳品。但这一焚,全长848厘米的作品变成一长一短两段。前段称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称为《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然而,逃过死别,《富春山居图》再陷生离。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被列入当年故宫文物南迁名录,后辗转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入驻浙江省博物馆。从此,600岁佳作隔海相望。在本次合璧大典中,《富春山居图》终于实现360年来的首次合璧。

故宫频频身陷舆论漩涡

故宫作为国家级博物馆,一向被人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博物馆之一,其管理也一直宣称是“世界领先”,然而今年却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和身陷舆论漩涡之中,与这相关联的却都是负面新闻。

从今年5月起,故宫就深陷各类“门”。先是在香港展览时,竞发生展品离奇失窃事件,一时间被公众称为“失窃门”;随后失窃案告破,故宫因赠送的锦旗上赫然将“捍祖国强盛”的“捍”字错写成“撼”字,闹出“错字门”。时隔不久,故宫因将建福宫改建成顶级富豪私人会所,再陷入“会所门”。

5月份过去后不久,7月底波澜再起。鉴于微博爆料,7月31日故宫不得不公开承认,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了严重的文物损坏,虽然故宫将长达26天的“静默”称作“调查认证”,但是“哥窑门”已然铸成。

进入8月,网友“龙灿”微博爆料故宫曾经有4起珍贵文物人为损坏事件,又使故宫身陷“瞒报门”。随后,又相继出现私自拍卖北宋书札的“拍卖门”、用10万元封口费掩盖内部人员勾结导游私分门票款的“封口门”。再加上最新发生的“门票门”和“古籍门”,故宫今年深陷“十重门”。

央视曝光收藏品虚假鉴定

今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央视将目光对准了火爆的收藏市场。据调查发现,一些所谓的艺术品鉴定家只要收钱就可以按藏家的要求随意开具鉴定证书。几百元的仿品、赝品,只要花鉴定费,“专家”便金口一开,大印往证书上一盖,一两百块的地摊货立马摇身变成价格不菲的文物。可见在鉴定证书上任意改朝换代的假文物骗人真是没商量。

业内人士表示,民间收藏队伍专业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一部分人暴富的投机心态作祟,给相当多的伪专家及虚假鉴定可乘之机。在金钱的诱惑面前,部分专家将社会道德和职业操守置之脑后,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钱的颜色,于是乱鉴定也就成为必然。

四大龙头拍卖行集体违规

今年6月7日,新华社在《艺术品拍卖“天价”有猫腻 记者调查揭拍卖重重黑幕》一稿中反映拍卖行业有违规行为,随后,中拍协召集多家涉事拍卖企业就此进行沟通讨论,认为报道中涉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

中拍协在一份公函中罕见地承认,目前艺术品拍卖界存在诸多违规行为,同时还点了保利、嘉德、翰海和匡时4家艺术品拍卖行的名字,而这4家拍卖行恰恰是去年国内拍卖成交总额的前四名。“老大都在违规”,一时间舆论哗然。据记者了解,所谓违规,指的还是“假拍”和“拍假”。

针对这一情况,6月10日中拍协发布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据悉,公约重点对违规收费、知假拍假、虚假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与自律。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光靠“自查自纠”还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是到了法律介入的时候了。

自制金缕玉衣专家估价24亿

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鉴定专家“打眼”往往能找到理由自圆其说。然而,在今年9月份被媒体披露的假“金缕玉衣”事件却实实在在打了所谓“专家”一记响亮的耳光。包括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王文祥、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杨富旭、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李劲松、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已故)5位顶级专家也落马。

此事的经过大致如下,一企业老板谢根荣请北京某鉴定中心主任牛福忠用玉片做出一件“古董”:金缕玉衣。做好后,这件金缕玉衣经过上述五位鉴定专家过目后开出24亿元的评估。事发后鉴定专家之一杨伯达承认,专家们在评估时,就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连古董罩子都没打开。另有一番话让人深思,“其实藏家并不希望我们看得清楚,并不希望我们提出真正的意见。藏家希望的就是请来看看,看过了、通过了也就行了。我们没有必要较真儿”。

关键字:收藏,艺术品市场,2011,盘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