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动态 > 重现活化石“茅古斯” 谢子龙摄影艺术展开展
重现活化石“茅古斯” 谢子龙摄影艺术展开展
作者:    来源:湖南在线    日期:2009-04-20

附:谢子龙简介</STRONG>

谢子龙,男,1966年9月出生,湖南湘潭人。大学本科学历。

2003年重拾摄影至今,多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并在国际国内多项摄影大赛中获奖。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国家高级摄影师。

现任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

主要艺术成绩:</STRONG>

●2006年5月,取得国家高级摄影师资格。

●2007年1月,作品《璀璨》荣获湖南省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入围奖。

●2008年1月,当选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2008年1月,作品《秋韵》、《晨曦》、《彩虹》刊登于《中国摄影报》2008年第二期佳作专栏。

●2008年3月,“境由影生影由境成”系列作品刊登于《大众摄影》三月A版。

●2008年6月,作品《地球的眼睛》、《手拉手中国心》荣获《大众摄影》50华诞全国影友大擂台优秀奖,作品《水上的精灵》获入围奖。

●2008年7月,作品《飞翔中国风》荣获“我的中国符号”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

链接:</STRONG>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因为有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茅古斯舞蹈是我国首批5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一舞蹈来自土家人和山野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表达了土家人对赐以自己衣食的山野的崇敬,和对自己血脉永续生存的渴望。

茅古斯主要表现土家族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场景。湘西土家族人逢年过节跳的摆手舞,是土家人喜爱的传统大型茅古斯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

歌随舞而生,舞随歌而名。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一村一寨的男女老幼齐集摆手堂或土王祠,先由土老司手举扫帚,唱起扫邪歌,然后摆手队伍举着龙凤大旗,打着镏子、围鼓,吹着牛角、土号、唢呐,燃放三眼炮和鞭炮,身着“西蓝卡谱”,头包花巾,扛着神棍,在一声“喂嗬”中入场,翩翩起舞,热闹非凡。舞姿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粗犷豪放,生活气息浓烈。

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在摆手堂进行,规模大,时间长。一般从正月初九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摆手队伍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参加者众多。主要有闯堂进驾、开头辟地、人类起源、迁徙定居、耕作劳动、自卫抗敌、扫堂关架等八个部分,穿插打镏子、唱山歌、吹冬冬喹、打花鼓、唱薅草锣鼓歌,表现土家先民跋山涉水、迁徙繁衍、农事活动、日常生活以及战争等场面。小摆手规模较小,时间较短,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在各村寨所在的土王祠举行。内容有祭彭公爵王、打蚊子、牛打架、塞冰口、挖地、下种、插田、除草、收割,表示劳动丰收的喜悦欢乐之情。摆手舞有独唱、领唱众和、众人齐唱等形式,曲调随舞的内容而变换。

据史学家、考古学家考证,春秋战国时期,湘西沅水、澧水流域巴楚文化已基本形成,而开浪漫主义先河的伟大诗人屈原便生活在这一时代。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巴楚文化,对屈原创作《离骚》有深远影响。例如屈原创作的《九歌》中的场景就具有鲜明的湖湘地域色彩,其中《湘夫人》《湘君》《少司命》《大司命》等篇章大量描写了热闹的祭祀舞蹈,就是茅古斯舞蹈、傩戏之传承,洋溢着特有的浪漫色彩和宗教气氛。

上一页  1 2 
关键字:谢子龙,摄影,展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