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动态 > 2008第七届上海双年展成功闭幕
2008第七届上海双年展成功闭幕
作者:    来源:上海双年展办公室    日期:2008-11-17

第七届上海双年展于2008年9月8日至11月16日隆重举行,本次展览实现了预期的学术目标和社会目标,受到了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广泛肯定和高度评价。无论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还是在世界当代艺术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为塑造上海国际大都市创新、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形象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本次双年展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上海双年展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对振兴东亚当代艺术具有文化战略意义。可以说上海双年展已经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当代艺术大展,成为了上海的文化品牌,中国的文化品牌,甚至是亚洲的文化品牌。

本次双年展以上海美术馆作为主展馆,邀请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58位(组)艺术家参展,展出了各类作品110件(组)。展览期间,美术馆主展馆的参观人数达27万人次,双休日每天参观人数始终保持在5千至6千人次。国庆长假期间共接待了观众41409人次,最高一天达10038人次。在两个多月的展览期间,我们接待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政要、驻沪总领事和文化专员、艺术界专业人员等来宾的来访参观或合作洽谈,其中包括著名策展人奥克维、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丹尼尔、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重要来宾。在参观过程中,他们都给予了本届双年展积极的评价,对于双年展的组织工作和学术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丹尼尔认为,第七届上海双年展是亚洲最具有学术理念,独特的策展思路和老练的布展方式,特别是看到每天有上千人排队进馆参观,许多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围坐在展厅里上课,穿梭于作品间感受艺术的精神与能量。同时,他惊奇地发现我们的策展方式与他的策展方式有许多部分是不谋而合的,比如对文献的研究,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等等。<BR>    对于本届双年展,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价说:“从展览策划角度造成的一种视觉欣喜,视觉惊叹”,认为上海双年展给国内的艺术家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今年参展的中国艺术家都为上海双年展做了新作品,“无论井士剑还是岳敏君、尹秀珍,在中国的艺术界内就是最好的艺术家,能找到的尽可能找到了。”而国际艺术范畴很大,要找到一流的艺术家还有很大的余地,上海双年展中国部分已经不亚于国际部分,中国部分十分突出。他还指出,“上海双年展是追求主题的前沿性,而不是追求每一件作品的极端性和前沿性,……上海双年展经过了学术选择,作品本身保持比较好的艺术质量,同时也追求与观众进行沟通与对话的最大可能。……从双年展的主题而言,上海越来越体现出对人本身的人文关怀。上海双年展,是上海的一张鲜明的文化名片。”

从第七届上海双年展开始筹备,至今已经整整两年了。回顾整个筹备过程和展览盛况,我们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主题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高度;展览构思新颖,不落俗套。

在历届双年展的经验基础上,第七届上海双年展继续坚持了立足本土经验、面向全球境域的优良传统。目前中国最突出的社会现实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迅速膨胀,以及与之相应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且,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本次双年展学术主题“快城快客”紧紧抓住了这一时代脉搏,富有质感地把握了城市与人共同面对迅疾变迁和发展的宏大现实,贴近中国当代问题,深入城市移民的悠久历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

从展览构思来看,结构新颖,层次分明,作品的实际布局与学术框架严格对应,为上海双年开拓了新局面、新思路。第一板块的“梦想广场”邀请了25位艺术家来到上海进行现场调研和历史研究,以人民广场的历史变迁为背景进行思考和创作。第二板块“迁徙家园”首次以展中展的方式,举办三个个展,呈现紧扣主题的典型个案。第三板块“移居年代”有三十位艺术家,展示了世界各地城市与移民文化的关系。

二. 推陈出新,大大拓展宣传方式和范围。在媒体覆盖面上,本届上海双年展较往届有较大拓展,目前为止已有360余家国内外媒体对本届双年展做出了500多篇(栏目)不同角度的详尽的宣传报道。据统计,展览期间有记录的国内外媒体共计有家,其中本地媒体115家,外省市媒体127家,国外媒体120家。上视艺术人文频道更是在晚间黄金时段对双年展开幕式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现场实况转播,这在中国的美术活动历史上从未有过,对于整个上海双年展历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标杆。

关键字:上海美术馆,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闭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