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其曾是袜厂工人,新中国诞生后,他拿起了照相机,后来进入上海市总工会系统的卢湾区工人俱乐部担任摄影师,现已退休。与同时代的专业摄影家有所不同的是,他始终活跃在社会的基层,怀着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的朴实感情,兴致勃勃地用镜头去发现和拍摄大众生活中一幅幅积极向上的图景。几十年过去了,薛宝其的摄影作品积累成一卷记忆的长画,点点滴滴地留存了上海这座城市及其人民曾经有过的情感和追求,从而为今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认知价值。
如果以“文革”为界限,薛宝其的摄影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他的作品和当时所有的文艺创作一样,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习惯思维,但是,他对于新的生活的拥抱以及艺术上的努力都是真诚的。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涌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潮流的痕迹,更可以看到普通民众在时代影响下的日常劳作和精神面貌的景象。他并非被动地记录,而是细心地从生活中不断发现新的题材,首先感动自己,然后寻找具有最佳表现力的摄影方法。其中,对劳动成果的喜悦,对爱国、求学、勤俭、互助等社会风气的赞美,客观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纯朴本质。
“文革”结束后,薛宝其的摄影进入生机盎然的新阶段。在他的镜头中,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人与人的情感、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摄影语汇的使用上,则更趋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席卷全国的“抓住青春尾巴”“追回耽误时间”的求知热潮中,薛宝其十分用心地抓拍了街头巷尾大量的百姓读书图景。这些写实风格的照片,见证了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留下了极为生动的精神写照。
近年来,上海美术馆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梳理、展示、收藏和研究。薛宝其作为一位扎根民众的摄影家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他与表现对象之间的交融关系,包括他多年来在每一幅照片拍摄后写下的现场记录,在过去一个特定时代的中国摄影家中既有特殊性又有典型意义,值得研究者开展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上海美术馆举办这一展览,注重于薛宝其摄影作品的学术文本价值和社会认知价值,希望借此推动对中国当代摄影尤其是写实摄影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让今天的人们能够回顾和认识一个逐渐被淡忘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里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