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动态 > 45幅清宫散佚书画亮相辽博 曾经展出30余次
45幅清宫散佚书画亮相辽博 曾经展出30余次
作者:    来源:辽宁日报    日期:2009-08-26

《簪花仕女图》局部。

“纪念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入藏辽博60周年座谈会”日前在沈阳举行,与此同时,45幅清宫散佚书画在省博物馆展出。在辽博展厅中,许多参观者驻足于《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洛神赋图》等传世名画前,久久不肯离去,因为这些国宝难得一见。那么,这些清宫散佚书画作品是怎样辗转至省博物馆的?是哪些人保护了这批国宝?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8月24日,记者为此采访了前来参加“纪念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入藏辽博60周年座谈会”的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前身)首任馆长、清宫散佚国宝保护者之一王修之子王积江。在王积江下榻的辽宁大剧院宾馆,记者听他将清宫散佚书画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已年过花甲的王积江博学而谦逊,他微笑着说:“我有十几年没来沈阳了,这里变化真大!来到我父亲当年工作过的地方,真是感慨万千!”

溥仪携书画珍品外逃</STRONG>

1949年7月7日,东北博物馆建馆,200余件清宫散佚书画作品入藏该馆。那个时候,王积江的父亲王修任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常委、文物处处长,兼任东北博物馆馆长。看到自己亲手保护的国宝一件一件地入藏馆内,王修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这些流离失所的清宫散佚书画作品在那一年终于回归国家收藏!不过,由于当时的展出条件有限,清宫散佚国宝并没有面向大众展出。

“这批清宫散佚书画落户沈阳,可谓费尽周折!”王积江感叹道。王积江讲述的那段历史,要追溯到1945年。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1945年8月11日,末代皇帝溥仪携家眷及一批故宫珍宝,从长春逃至临江县大栗子沟。这批故宫珍宝正是当年溥仪在紫禁城退位后,从清宫中带走的。这批包括古代珍贵字画在内的稀世珍宝随溥仪从北京经天津进东北,终于在长春安家,被保存在伪皇宫的“小白楼”里。这座“小白楼”是一幢二层日式钢筋水泥楼,建于1938年,当年是日本人为溥仪修建的保存善本图书及古玩字画的库房,内存藏品总数约1300件,对外名曰“图书馆”。1945年8月11日,溥仪出逃时仅带走了其中的一部分,余者皆被留守官兵盗抢。

王修接管珍品

逃至大栗子沟的溥仪觉得那里也并不安全,于是,他撇下一部分家眷,优中选优,携带一批书画珍品潜逃至沈阳,准备从东塔机场逃往日本,结果被苏联红军逮了个正着,他所携带的书画珍品全部被缴获。与此同时,滞留在大栗子沟的李玉琴等溥仪家眷也被东北民主联军截住,溥仪留给她们的珍宝全部被缴获。当时缴获这批清宫散佚珍宝的部队是东北民主联军四十军,司令员为何长工。何长工将这批国宝收缴后进行了妥善保管,不久以后,何长工将这批国宝上缴至东北银行,在东北银行的金库中暂存。 1947年,时任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常委、文物处处长的王修接管了这批国宝。

王积江说,由于当时保存文物的条件有限,他的父亲王修做了大量工作,组织人员专门对这批国宝进行妥善保管。1949年7月,王修组织将清宫散佚书画从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所在地哈尔滨安全运抵沈阳,入藏东北博物馆。这些珍贵文物就是当时东北博物馆的资本,奠定了该馆当时在全国的地位。东北博物馆建馆后,在馆长王修的领导和亲自参与下,大力开展文物整理与收集工作,特别是对清宫散佚的珍贵文物进行鉴定、整理。同时,进一步征集清宫散佚文物,使得不少散落在民间的清宫散佚珍品回归国家收藏。王修不仅是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前身)首任馆长,而且是东北文博事业的奠基人,他还主持接管改造了东北地区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

清宫散佚书画珍品在辽博展出30余次

王积江还通过调查总结出清宫散佚书画的主要收集途径:在临江县被东北民主联军收缴的共计140件,主要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夏景山口待渡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一大批宋元明清时期珍贵古书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张克威捐献10多件,主要有《清明上河图》等;新中国成立后收缴或当事人主动上缴的,如《唐人画女孝经手卷》、《韩?丰稔图卷》等;通过文物商店或博物馆的文物征集部门从民间征集而来。

省博物馆目前馆藏清宫散佚书画作品146件组。建馆之初的200余件清宫散佚书画作品有一部分已被调往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馆以来,省博物馆先后举办了30余次馆藏清宫散佚书画作品展,每次展览都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关键字:辽宁省博物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