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文先生简历</STRONG>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预科主任、油画教研室主任、油画系第三工作室主任教师,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法国教师及林风眠、常书鸿、李超士、潘天寿等先生,后又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
1939年艺专毕业后,经校方选拔,赴越南河内巴黎美专分校学习。1943年赴西北敦煌艺术研究所,临摹、研究了大量敦煌壁画,并于1946年举办了“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
1946年后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积极参与了由地下党组织的木刻宣传单创作,出色完成迎接北平解放的宣传任务。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2年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起稿组组长,创作有《武昌起义》等画稿。同年接受中国革命博物馆的邀请,创作了油画《开国大典》。
1955年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进行写生,带回大批画作。1957年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苏联,进行艺术交流活动。1960年在中央美院建立“董希文工作室”。1961年第三次到达藏区,进行西藏写生活动。1963年创作油画《千年土地翻了身》。1964年为人民大会堂中央厅创作《密云春水》。1966年文革开始,创作全部停止。
1971年确诊为癌症,于1973年去世,终年58岁。
董希文先生语录</B>
董希文先生在《美术》1957年1月号发表文章《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文中指出:“我们的各种艺术都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对于任何风格和形式的追求,不能一律被看成是形式主义。关于油画,由于我们努力学习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油画经验,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产生出许多能真实的表现生活的作品,但为了使它不永远是一种外来的东西,为了使它更加丰富起来,获得更多的群众更深的喜爱,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说,要把这个外来的形式,变成我们中国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
“油画中国风,从绘画的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努力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坛上发出光辉,决不是仅仅把我们的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巧能够达到像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因为我们究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情况,我们有我们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对艺术的独特的爱好,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自己的气质,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
“关于油画中国风是否会影响油画的性能问题,我以为自古以来西洋油画的派别、风格、技巧是很多的,甚至对于油画的油的性能的发挥上也有所不同,许多不同的油画技巧,发挥了不同的油画性能,即以近代的油画技巧来讲,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把油画的技巧看得很丰富,那么我们就不至于会把所谓油画的性能局限起来。同样的,扩大了自己对于民族绘画的研究,也就不致于会把中国画看得很简单”。
“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坛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的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油画技巧能够达到像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因为我们究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情况,我们有我们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对艺术的独特的爱好,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自己的气质,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
董希文先生1962年在《美术》第二期发表文章《绘画的色彩问题》。文章说:“重视色彩的运用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不把创作的色彩搞到恰倒好处决不罢休,不让观者在自己的作品前漠不关心的走过”。“应该学习前人,全心的从事艺术的精神,那种在自己作品上一笔下去几乎是要负几千年责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