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是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特别是楚文化的影响巨大。“85”期间,武汉是当代艺术的重镇,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策源地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周韶华、尚扬、皮道坚、彭德、鲁虹、黄专等一大批艺术家、理论家都汇聚武汉,可以说,武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无论是艺术的历史和现实都不能绕过武汉这座城市。湖北武汉的当代艺术持续不断,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现象,彭德曾对媒体称,新潮美术进入高潮的1986年,中国前卫艺术从北京转移到了武汉,武汉成了中国的纽约,而北京是中国的巴黎,“中国艺术事业的兴衰往往在于小环境,当年管理湖北美术界的周韶华等前辈思想开放,支持年轻人自由创作与发表意见,这一切造就了一大批不安于现状的湖北艺术家,使之成为中国前卫艺术的一股强劲力量。”武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也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早接受西方思想,并在艺术观念和创作语言上进行突破的地方。现在各大美院、一些重要的艺术机构的研究部门、创作部门,尤其是北京、深圳、广州、西安等地,他们的中坚力量其实都和武汉有关。
“85”之后的湖北武汉,也从来不缺艺术家,艺术家们来来往往,却不能忘怀武汉这片热土,一方水土一方人,武汉占地面积很大,坐拥“两江三镇”(汉江 长江, 汉口、武昌、汉阳三镇) ,武汉的文化,包容性极强,而且,因包容而多样,因多样而难以一律。传统观念的淡薄,意味着较少的制约,它带给艺术家的是宽松的创作环境,湖北自称惟楚有才,不全是吹嘘,湖北美术学院位于八大美院的地理中心,艺术上的吸收与开放的天然潜能首屈一指。它的院子虽小,装的却是九头鸟。武汉的艺术样式很多,从雅俗共赏的,到前卫和先锋的,而且也自然聚合成了一些群体,或者以个体的形式,自然而然的散落在以湖北美术学院附近昙花林艺术区为中心的的各个角落。
虽然很多艺术家、批评家从武汉出走,奔赴到全国各地,但武汉的当代艺术创作仍然活跃,武汉的创作群体因其相对的差异性更像一个个独来独往的艺术侠客,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差异性,并没有在火热的当代艺术市场上得到特别的实惠,然而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成熟,在新一轮市场启动后的关注点也许正是充满个性的武汉群体。
中国当代艺术自早期前卫至今已历30多年风雨历程,武汉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其独立的思想、绵延不绝的发展脉络,丰厚文化积淀,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武汉仍有众多期盼艺术自由的艺术创作者,他们为寻求真正的具有独立批判精神的中国现代艺术,在忘我的工作。这些放置于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精神上仍具有其应有的张力。
武汉当代艺术创作五光十色,理性与感性在湖北艺术家身上兼而有之,个体创作风格多变,就艺术个体而言阶段性作品面貌差距也极大。至今艺术创作支脉繁多,人才辈出,而武汉的这股地脉,始终在内部孕育出新的力量,当代艺术创作,依然活跃着,各种探索性的群体展,也在各种可能的场所不断的出现。武汉当代艺术群落是有别于其它中国当代艺术区中的现象,无论是作为架上绘画的坚守,还是其探索及实验精神都令人倍感欣慰。
这次展览是有关武汉艺术群落中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把架上艺术、雕塑与图片并置进行展示,能够反映出武汉当代艺术创作现状,以及从武汉创作的多元性上可以看到武汉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潜力。本次展览所涉及的参展作品计27组,共9位青年艺术家参展。其中张聃、余景学等人已参加过不少国内外重要展事,但大多数艺术家仍在各自的领域默默的探索,并以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艺术感染力在坚持做自己的作品。由于地处中部,并不为外界熟络,但他们的创作实力,以及他们的执着与坚守对于丰富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生态意义深远。
这些青年艺术家试图以各自的方式将自身与外界连接起来。面对这样的艺术群体,因展览空间与参展名额所限,只能从中挑选部分艺术家及其作品,甚为遗憾。但都是构成武汉当代艺术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个性鲜明的有显著差别的艺术作品,是武汉当代艺术群落现状的最真实的文本呈现。